基于DSpace的机构仓储互操作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_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机构仓储(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这一新的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以大学为代表的学术机构纷纷建立了各自的机构仓储系统,用以实现对机构学术产出的永久保存。然而,国外很多大学在机构仓储的建设中,都遇到了内容获取、政策制定、长期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对IR系统进行有效地利用,就成为国内外机构仓储建设中面临的重要挑战。虽然研究者们对机构仓储的内容对象和使用范围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标准,但根据对机构仓储的研究,结合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IR系统会向着联合(Federated)、分布式(Distributed)和集成服务(Integrated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的方向发展。而欧美大学也开始尝试通过将IR系统与机构信息环境进行整合,使IR系统能够深入科研活动的具体环节,从而逐步培养用户的使用兴趣。IR系统与学术信息环境的整合,主要是通过与现有系统和应用间的互操作来实现的。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正是基于上述发展背景和应用需求所提出的。本论文以机构仓储互操作为主线展开研究,希望能够提出一种通用的、面向服务的机构仓储互操作体系模型,从而为IR在大学等学术机构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为了实现该研究目的,本论文选取目前被广泛使用的DSpace开源机构仓储软件为例进行分析。首先,论文根据机构仓储目前的发展状况引入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主要的研究内容。其次,讨论了机构仓储在不同应用层面上的作用,以DSpace系统为例分析了IR软件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并选取了国内外代表性的项目对机构仓储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再次,从大学的学术信息服务环境出发,结合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分析机构仓储在学术环境中的功能角色,从而得到学术信息服务平台对机构仓储的互操作需求。对比现有的各类互操作技术,在发现这些技术不足的同时,吸取它们各自的优点。接着,论文在对机构仓储和学术信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互操作层次的不同将机构仓储互操作划分为:元数据互操作、数字对象互操作、业务逻辑互操作和信息页面互操作。对各互操作层的组成和原理进行了阐述,构建出面向服务的机构仓储互操作模型,并对模型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展开论述。最后,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现有的信息环境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将机构仓储互操作模型应用于学术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中,并对互操作模型中主要部分的实施技术进行了介绍。实现了互操作模型由理论概念到实际应用的转换。机构仓储互操作模型作为一个应用框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加趋于完善。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