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实验旨在研究针刺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p16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本病的部分作用途径,为今后从整体解释针刺治疗MGH的机理以及阻断乳腺增生病向乳腺癌转化提供依据,并为临床针刺治疗MGH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方法:选用雌性未孕SD大鼠3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其随机分出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剩余26只参考黄氏法造模,每日大鼠于后肢外侧肌肉(左右交替选用)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体重,1次/d,连续20d,继而改用黄体酮注射液5mg/kg体重,1次/d,连续5d造模。A组则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1次/d,共25天。
第26天,取2只模型组大鼠的乳腺组织做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以确定造模成功。再将剩余的24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针刺治疗组(C组),A、B两组于第26日开始每日抓拿一次;C组大鼠实施针刺治疗,取穴分甲、乙两组,甲组:天宗、肝俞、足三里(均双侧);乙组:屋翳、合谷(均双侧)、膻中;两组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30次。治疗结束后,取乳腺组织切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16、p53蛋白的表达。
结果:p16、p53蛋白在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的阳性表达,针刺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但仍较空白组为高(P>0.05)。说明针刺可以降低MGH大鼠乳腺组织p16、p53蛋白的表达,以达到抑制乳腺组织过度增生的目的。
结论:针刺治疗可以使MGH模型大鼠的乳腺病理得到明显改善,显著降低MGH模型大鼠乳腺组织p16、p53的阳性表达。也就是说,针刺可以抑制乳腺组织过度增生,阻断乳腺增生向乳腺癌发展的进程,发挥对MGH的治疗作用和对乳腺癌证的预防作用。这一实验揭示了针刺治疗本病的部分作用途径和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