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微电解填料的制备及其对低C/N污水脱氮除磷的研究

来源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对低C/N污水的脱氮除磷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造成大量氮、磷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如何行之有效地实现低C/N污水的脱氮除磷已成为人们面临的难题。通过微电解工艺不仅能提高可生化性而且能为微生物提供电子供体,弥补污水中有机碳源不足。因此,本文以低C/N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为主要处理对象,采用微电解和活性污泥工艺对该类废水的处理展开研究,形成了针对低C/N污水脱氮除磷一体化的新工艺。将改性微电解填料应用于模拟城市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实验和机理研究,单因素实验得出改性微电解填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为800℃,Fe/C为4:1,粘土含量为20%,添加剂含量为5%。在此条件下,TP和NH3-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97%和62.88%。填料的抗压强度为3.5 Mpa,比表面积为154.2 m~2/g,根据《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中国,GB/T17431.1-2010)和《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中国,CJ/T 299-2008),该填料达到水处理人工陶粒滤料的标准。采用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法(XRD)等表征方法对脱氮除磷实验进行了机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是表面化学吸附和化学沉淀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产物为MgNH4PO4·6H2O、MgHPO4、Mg3(PO4)2和Fe PO4。为了考察自制改性微电解填料对实际污水的处理效果,将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脱氮除磷。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Fe/C-MgCO3填料处理效果中各个因素的影响规律,其中反应时间、初始p H和通气速率影响较大。之后,以TP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实验达到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为360 min;初始p H为3.35,通气速率为0.32 m~3/h,模型预测的TP去除率为80.64%,95%置信区间为76.92%~84.36%。验证实验结果表明TP的去除率为83.19%,在95%置信区间内。最后进行了长期性能测试与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证明填料抗板结性能良好,基于微电解的作用,垃圾渗滤液中难以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被高效去除,可实现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的提高。针对实际废水,单一微电解系统虽然有高效的除磷效率,但脱氮效率仅有22.5%,对氮素类物质去除效果较差。因此,在后续的实验中将微电解工艺与活性污泥工艺结合,以期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采用A+铁碳/O+铁碳的方式形成了微电解/活性污泥一体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各个因素的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为:HRT为48 h;废水初始p H范围为7.5~8.5;生物铁碳比为2:1;DO含量为6~8 mg/L。在稳定运行阶段,微电解/活性污泥一体化工艺对垃圾渗滤液中COD、TP、NH3-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8.5%、83.22%、71%和66.65%。与A+铁碳/O工艺、A/O+铁碳工艺、单一铁碳工艺以及单一A/O工艺相比,一体化工艺中TP去除率保持在较高水平,NH3-N去除率提升了48.5%左右。因此,一体化工艺有更高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与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类富里酸和类腐殖质物质等难降解有机物的分解。本研究表明一体化工艺是微电解作用和生物作用结合的复杂体系,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确保危化品仓储安全对于化工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通常依据国家安全标准对危化品仓储安全进行监测和预警。但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却难以获取企业的仓储安全信息,监管职能受到一定限制。本文从危化品仓储事故出发,通过对国内外仓储安全保障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到五种典型的动态安全评估方法。针对仓储特征,根据5M1E法找到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提出利用随机过程和模糊数学建立单因素的风险模型,进而通过分析危化品事故发展过程
学位
油品中有机氯化物在油品加工过程中会对设备造成严重腐蚀,并且易使加氢精制和催化重整催化剂中毒,实现油品中有机氯的深度脱除备受关注。催化加氢脱氯技术的操作条件较为苛刻,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且生成的氯化氢一方面会造成设备腐蚀,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另一方面会使催化剂出现中毒失活现象,实现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受到许多限制。吸附脱氯技术操作简便,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脱氯技术。然而
学位
民生话题十分广泛,包括医疗、教育、出行、住房等方面。目前是信息化时代,大量的民生数据通过网络产生、存储和传播,通过对民生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民众关注的某话题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演化情况,并为当地政府提供相应的建议。本课题以2020年北京市大兴区新冠肺炎疫情话题为例,对HTDI指数进行改进,使用LTEI指数对该区域的疫情话题进行演化分析。首先,使用爬虫技术对多源文本进行爬取,文本数据共计6万余条,将文本
学位
丙烯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有机合成原料,其传统生产工艺主要有甲醛乙醛缩合法和丙烯氧化法。近年来随着生物质柴油的迅速发展,大量过剩的甘油副产物促进了甘油脱水法制丙烯醛的研究。目前甘油法的研究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鲜有关于该路线工业装置和工程设计的报道及对其技术经济指标做量化分析的研究。甘油法详细的工程设计和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对于评判该路线是否具备挑战传统工艺路线的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和实验数据,
学位
学位
低碳醇通常被定义为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醇,可以用作燃料添加剂、润滑剂或医药中间体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传统上乙醇和异丁醇是通过发酵生产的,而长链醇则是通过烯烃加氢甲酰化合成的。以煤、生物质、页岩气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的合成气制低碳醇(HAS)的方法,是一种具有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方法。20世纪初以来研究者们开发出包括Co基、Rh基、Cu基以及Mo基等多种不同的低碳醇催化剂体系,由于合
学位
与传统溶剂相比,离子液体(ILs)作为绿色溶剂在化工分离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研究离子液体溶液热力学性质,可为离子液体在化工分离过程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热力学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数据。另外,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在气体浓度检测中应用前景广阔。离子液体电化学性能优良,作为新型电解质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也受到关注。本论文合成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甲酯盐([EMIM][DMP])和1-丁
学位
费托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化学反应,它将从生物质、煤炭或天然气中制备的CO和H2(合成气)的混合物转化为超清洁燃料或高附加值化学品。费托合成工艺中使用的传统催化剂存在着烧结、相变和氧化引起的高失活率问题,阻碍了费托合成催化反应的长期稳定运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活性组成元素可调、高比表面积、分散性好等特点,可以制备含有高负载量钴(Co)的前驱体,焙烧后转变为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O),
学位
相变储热技术具有传热稳定、结构紧凑、存储能量密度大、成本低廉等众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锂离子电池热管理、建筑节能等领域。对于锂离子电池而言,高倍率充放电时产生的巨大热量已经成为了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研发适宜的热管理系统,使电池的工作温度保持在最佳范围内变得势在必行。本文选择相变温度适宜、相变潜热大、热循环性好、成本低的石腊(PA)/膨胀石墨(EG)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循环稳定性不下降前
学位
2-甲基-6-酰基萘作为萘二甲酸的主要原料之一,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品。其合成主要是以2-甲基萘(2-MN)为反应物的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该反应大多采用传统的Al Cl3催化剂存在环境与安全等诸多问题,因此,亟需开发新型酰化催化剂及2-甲基-6-酰基萘的绿色合成工艺。本文采用H型沸石分子筛催化2-MN酰化合成2-甲基-6-丙酰基萘(2,6-MPN)。由各因素对酰化反应的影响,选定H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