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技术创新成果,而且,中小企业文化及其培育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和风险意识,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精髓,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中小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 但是,中小企业的地位与其融资水平并不相称。即便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中由于自身资产性质、运行机制而受到诸多局限,一般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缺口。而在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除上述原因外,由于国内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当前所处的特殊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将会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困难,包括一些对其发展的歧视性政策和制度性障碍。因此,从风险理论的角度考察,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大量复杂多变的风险因素。这也是本文讨论的切入点。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运行机制的理论研究,综合评估影响企业融资行为的风险因素,试图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的风险防范提供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论文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是导论部分,简要介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以及国内外相关理论。第二章将主要运用经济学理论考察一般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针对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中国中小企业地位与融资水平极不相称,进而会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论。第三、四、五章则试图运用风险理论来寻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答案。其中,第三章探索了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动因、特征和效应;建立综合评价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指标体系;第四章则针对间接融资渠道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建立银行和企业借贷模型,定量分析导致间接融资风险中“惜贷”风险的因素——信贷配给,并进一步从理论上寻求降低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防范资金信贷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方法。最后一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在实践意义上提出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具体措施和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