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途殊归——《在路上》与《X一代》中的追寻主题比较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l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路上》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言人的代表作,被誉为“垮掉的一代”的圣经。小说以自传体的形式生动描述了萨尔·帕拉迪斯和他的好朋友迪安·莫里亚蒂驾车横贯美国大陆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垮掉的一代”的生活状态。《X一代:在加速文化中失重的故事》是美国当代“X一代”作家群之一的道格拉斯·库普兰德于1991年出版的经典之作。虽然相隔30余年,但两部小说在“追寻”这个共同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两本小说的主人翁都在30岁左右踏上了相似的追寻自我的道路,但是不同的社会背景赋予了两批追寻者不同的追寻内容、角色和最终方向。本文以两本小说主人翁追寻之路的异同点为切入点,深刻揭露不同时代背景下美国青年人的困惑、探索和追求。   本文的标题为《同途殊归——〈在路上〉与〈X一代〉中的追寻主题比较研究》,“同途”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在路上》与《X一代》的小说主人翁都因相似的目的踏上路途;第二,两部小说的主人翁都是游走于主流社会边缘的“堕落”青年,以小群体的形式集体上路;第三,两部小说主人翁在白人世界“追寻”的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虽然追寻之路的命运相似,但两部小说主人翁最终的“归途”却不同。前者的主人翁回到了白人世界,而后者的主人翁则离开了美国,前往墨西哥继续他们的追寻之旅。本文将从不同的社会背景出发解读两本小说主人翁“同途殊归”的命运。   本文以“追寻”主题统领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三个方面:作者简介、文献综述、文章结构以及本文的研究价值。第二部分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讨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在路上》与《X一代》主人翁各自不同的追求内涵。第二章分析相似的追寻道路上追寻者所扮演的具体角色,包括追寻者的集体角色以及女性追寻者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角色。第三章将两批青年人追寻之路的最终命运和结果进行对比,指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时代的变迁。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归纳文章的思想主题和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呼吁社会深入而持久地关注在美国特定社会时代里美国年轻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探讨浙江省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找出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食物中毒的对策。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1992年-2006年浙江省15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认知诗学是20世纪70年代Reuven Tsur提出的一个理论,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Reuven Tsur一生致力于将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文学批评中。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认知诗学仍处于发
  短语动词是指一个动词与一个副词或者介词相结合,并且产生新的含义的构式。研究发现:OUT是使用频率居于第二位的英语小品词,用法丰富多样。汉字“出”在用法上也有 13 种
江宁路街道按照中央和市委关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关键是要取得实效的精神和要求,针对社区内老人多、青少年多、弱势群体多、外来人员多的“四多”特点,以先进性教育活
四川省委组织部在近期的一次副厅级干部公选中,对参选人员进行了“心理测试”。该省这一次干部选拔是有创新的。首先是公选报名前不确定具体职位的方向,在对所有参选干部进行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各航运公司对驾驶员航海英语能力的要求已经成为远洋船舶驾驶员必须要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尤其是航海英语口语适任能力。国际海事组织(IMO)在2010年通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是一部写的非常出色的小说,入围2001年布克奖,被《纽约时报》、《时代》杂志选为2002年十大好书之一,并于次年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奖。但是,从现在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