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承载着历史、现在与未来,是推动社会永续发展的精神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就文化建设领域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对于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培育公民文化理性、增强文化自信进而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省全面贯彻落实推动文化强省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与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与文化强省的目标相比,与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相比,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非均等化特征明显,严重影响着公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供均衡、普惠、公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改善文化民生,增进人民文化福祉,考验着各级政府以及公共管理者的智慧。基于以上认识,如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成为本研究的核心议题,并尝试从公共价值的视角来探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推进路径。本文首先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并引入公共价值理论这一分析工具,探讨了该理论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契合性。其次,在梳理现有文献以及相关指导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本着科学性、整体性、代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原则,从公共文化财政投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四个维度选取九项关键指标构建相关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与变异系数法对山东省各地区之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加以衡量与评估,发现山东省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着非均等化现象,均等化程度较低,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在此基础上,借助公共价值理论的分析框架,从价值、能力、支持三个层面对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进行审视,体现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价值界定不到位、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能力要素不充分以及利益相关方支持意愿不足。以此为依据,基于公共价值的视角,文章最后从明确价值导向,彰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夯实能力基础,补齐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助力支持保障,营造良好社会政治环境三个层面探讨了具体的路径与建议,旨在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均等化进程提供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