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OFDI流量和存量持续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为了探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中国OFDI的快速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作用于企业OFDI的机制,在异质性企业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影响企业效率和企业规模进而影响企业OFDI行为的数理模型,验证了作用机制的合理性。在实证部分,本文使用中国2005-2007年的工业企业数据,以企业所在省市的金融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业、科技业和商务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作为解释变量,以企业是否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被解释变量,考察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对企业OFDI决策的影响,以及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规模作为中介变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用probit概率模型研究发现:1、地区金融服务越发达,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成本越小,企业进行OFDI活动的概率越大。2、地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越发达,企业内售和出口的运输成本越低,出口优势增加,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缩小,因而企业进行OFDI活动的可能性降低。3、地区信息服务越发达,企业能更快捷地低成本地获得最前沿信息,企业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越易得到提升,企业进行OFDI活动的概率越大。4、地区科技服务越发达,企业的学习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也会越强,企业进行OFDI活动的可能性也越大。5、地区商务服务(包括批发零售服务)越发达,企业对外投资所面临的商务服务成本和风险越低,企业进行OFDI活动的概率越大。6、生产效率越高的、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劳动力规模越大和出口水平越高的企业都更有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7、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地区出口优势明显,企业越不容易做出进行OFDI活动的决策。8、地区利用外资水平和进行对外投资的水平越高,当地企业越能建立良好的海外关系和掌握海外市场变化情况,越有可能做出OFDI决策。最后,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本文积极响应“十五”计划提出的“健全服务体系”手段,结合实证结果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从生产性服务业定位、人才培养、产品多样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行业间的协同发展及产业集聚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改善生产性服务业状况进而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投资水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