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评价父母教养方式、人格倾向和情绪调节困难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因素对自伤行为的影响路径系数,找出针对自伤行为最具有影响力的因素,为今后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整群抽取某综合性大学5所学院的1346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和自伤行为调查表进行测量。回收有效问卷1241份,有效问卷率92.2%。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ANOVA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AMOS17.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大学新生自伤行为检出率42.2%,男生检出率47.4%,女生检出率35.5%,性别上有统计学差异(χ2=17.66,P<0.05)。2、情绪调节困难量表分析,男女生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自伤者在情绪接纳困难(F=35.63,P<0.05)、调节策略使用困难(F=27.46,P<0.05)、冲动控制困难(F=49.87,P<0.05)和目标定向困难(F=78.15,P<0.05)四个维度得分比非自伤者得分要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分析,男生在父亲鼓励自主维度得分比女生低(F=3.99,P<0.05),自伤者在父亲关爱(F=50.06,P<0.05)和母亲关爱(F=15.19,P<0.05)两个维度得分比非自伤组低,在父亲控制(F=49.75,P<0.05)和母亲控制(F=34.21,P<0.05)两个维度得分比非自伤者得分要高,且存在显著性差异。4、艾森克人格问卷分析,男生在精神质(χ2=38.70,P<0.05)、神经质(χ2=11.72,P<0.05)两个维度得分显著比女生高,自伤者在内外向、精神质(χ2=11.48,P<0.05)、神经质(χ2=28.74,P<0.05)和掩饰性(χ2=26.37,P<0.05)四个人格维度得分与非自伤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5、相关性分析结果,除调节策略使用困难、母亲鼓励自主外,情绪调节困难各维度、人格倾向各维度和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自伤行为频率、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情绪调节困难对自伤行为直接影响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β=0.417),其次为父母教养方式(β=0.387),最后为人格倾向(β=0.276)。对自伤行为总效应最大的为父母教养方式,其次为人格倾向,最后为情绪调节困难。此外人格倾向在父母教养方式和情绪调节困难中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8%。结论:要有效预防自伤行为,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家庭中父母应注意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帮助子女建立积极乐观的性格特征。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承受能力,积极有效的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