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动台试验的2×2直斜群桩横向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roDe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基础以其稳定性、耐久性优良等优点被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液化土中桩基础动力响应规律一直是岩土工程抗震领域关注的热点。以往研究表明不同的地震动强度对群桩的破坏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选择非液化砂土和两种不同厚度饱和砂土中直群桩与斜群桩的横向动力响应特性展开振动台试验研究。主要包括:在正弦波和地震波输入下,进行非液化砂土、300mm和380mm厚度饱和砂土中直斜群桩的振动台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桩头承台的横向加速度和位移响应特性,并绘制不同工况下群桩的桩身弯矩包络图和振动过程中桩身某一点的弯矩实时变化图。首先,通过电磁式振动台进行直斜群桩模型试验,根据相似比理论设计制作2×2直群桩和2×2斜群桩上部结构模型,台面输入加速度峰值为0.15g的正弦波和峰值为0.2g的地震波,在试验中,布设了加速度、位移、孔压等传感器,模型土包括非液化砂土、300mm和380mm两种不同厚度饱和砂土,直斜桩身应变通过FBG传感系统获得。其次,对试验振动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将各类型砂土中直群桩与斜群桩桩头承台加速度和位移相对台面输入值的放大倍数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饱和砂土中孔隙水压力发展变化规律,进而研究液化状态下群桩横向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各类型砂土中,直斜群桩桩头承台的加速度和位移幅值均有一定程度的放大效应,其中在饱和液化砂土中的放大效应较非液化砂土中的更为显著,而在较厚(380mm)的饱和砂土的放大效应最明显,说明群桩的水平动力响应对砂土层液化与否比较敏感,且随着液化土层厚度的增加,群桩的侧向动力响应也更为显著。同时,直群桩在各类型砂土中的放大倍数均大于斜群桩,可以得出斜群桩可以更好的抵抗水平地震荷载的作用。最后,绘制桩身弯矩包络图可以看出:直斜群桩的弯矩分布基本对称,桩身弯矩最大值点为桩顶与承台连接处和桩底。土体发生液化后,直斜群桩的桩身弯矩较非液化砂土均有明显的增大,说明群桩的桩身各截面处的弯矩与砂土的液化与否有关。对于直群桩而言,桩身弯矩的大小与饱和砂土的厚度成正比;而斜群桩在两种厚度饱和砂土桩身弯矩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斜群桩桩身弯矩的大小并非与饱和砂土厚度呈正比关系。从桩顶截面处弯矩的实时变化情况来看同样表现出此规律。在各类型砂土中,直群桩与斜群桩差异最明显的位置位移桩底,在桩底截面处直群桩弯矩最大值显著大于斜群桩,说明在承受同等横向动力荷载时,斜群桩具有更好的抗弯效果。
其他文献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是一种在传感器网络,计算机控制系统,复杂网络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系统。CPS的作用是在对物理世界全面感知基础上实现的全面控制。它是一种全新的研
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网对电力与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通信网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运营市场化和电网管理信息化的基础,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角色。电力需求响应技术作为供电侧与用户侧互动、实现电力系统供需平衡、新能源消纳的新方式,需要以电力通信网作为支撑。电力通信网的网络风险、传输机制、业务重要度和优先级等因素都会对电力需求响应业务的传输和路由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针对
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浏览器已经逐渐成为桌面端和移动端的通用平台。通过简单适配就能支持桌面端和移动端多平台,已经成为各种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方向。同时,服务的类型也
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型分类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应用领域的重要分支。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等技术的发展,监控场景下的车型分类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在如今互联网络图片及视频资源呈现爆炸式增长的大背景下,CBIR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深度学习
目的: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我国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高速发展期,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在此过程中,伴随受到重视的有:如何控制相关的慢性疾病、如何控制和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如何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这些都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引导人民群众的科学身体活动已成为各国提高公民生活质量的措施之一。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选取长沙市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发放调查
随着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服务类型和需求日趋多样,通信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移动通信经历了 2G,3G,4G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了保证信号互不干扰,彼此独立,不同制式划分了不同频段
物流作为当今快速发展的产业,是经济领域的黑大陆,在国民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物流产业当今高速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非常糟糕的问题,在这些问题
最近几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然而,随着互联网产生的数据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我们需要花费
由于二进制消息帧、多路复用和服务器推送等机制的引入,HTTP/2协议在带来网络性能提升的同时,也使得HTTP/1.1协议还原方法无法适用于HTTP/2协议还原。本课题通过对二进制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