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黄山松林碳储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是我国大陆东南沿海最南端、面积最大、保护最完好的原生性黄山松群落分布区。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戴云山黄山松林植被层、凋落物层及土壤层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并探讨了影响碳储量、碳密度的因素,为戴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系统碳储量、碳平衡研究奠定基础,并为营林学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1、黄山松林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戴云山黄山松林植被层总生物量为69.26万t,乔木层(48.01万t)>灌木层(16.80万t)>草本层>(4.45万t);乔木层不同器官含碳量在0.474~0.535g/g之间,其中树枝含碳量最大(0.535g/g),树根含碳量最小(0.474g/g);不同器官生物量为树干(23.33万t)>树根(11.82万t)>树枝(6.10万t)>树叶(2.70万t)>果实(2.37万t)>树皮(1.70万t)。黄山松林植被层总碳储量为34.91万t,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依次为24.59万t、8.26万t、2.06万t。黄山松林植被层总碳密度为54.54t/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依次为38.43t/hm~2、12.90t/hm~2、3.21t/hm~2。凋落物层的现存量为7.63万t,碳储量为4.02万t,碳密度为6.27t/hm~2。土壤层平均碳含量为36.34g/kg,土壤层碳含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从坡向看,土壤层碳含量南坡大于北坡;从土壤剖面垂直分布看,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土壤层(60cm)总碳储量为100.33万t,南坡大于北坡,且随海拔升高呈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规律;不同土层深度碳储量则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减小。60cm土层碳密度为156.78t/hm~2。戴云山黄山松林总碳储量为139.26万t,碳密度为217.59t/hm~2,其空间分布规律均为土壤层>植被层>凋落物层。2、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黄山松林碳储量垂直分布特征:植被层碳储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凋落物层碳储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层碳储量随海拔升高表现为先减后增的趋势。从坡向看,总碳储量南坡(72.67万t)大于北坡(66.59万t),碳密度也表现为南坡大于北坡;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则表现为北坡大于南坡;土壤层碳储量与总碳储量分布规律相同。从不同坡度看,各层次碳储量、碳密度均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即坡度越小碳储量越大。3、影响因子分析影响戴云山黄山松林生物量、碳储量及碳密度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土壤理化性质、海拔、坡向及坡度。人为因素主要有人们对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及人畜对植被的破坏。本研究估算了戴云山黄山松林生物量及碳储量,阐述了碳储量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深入探讨,为研究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系统的碳储量、碳平衡奠定基础,并为营林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其他文献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中国社会实现伟大变革的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发展的过程。虽然中国在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属
目的:进一步探讨手术护理中无瘤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胃癌切除术患者各45例,对比两组术后1年肿瘤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在手术前及术中严格执行综合无瘤技术可降低肿瘤细胞的种植
随着喷射混凝土机具输出能力的持续成长,需要喷射混凝土中的速凝剂具有更好、更多的反应,能够迅速地拉高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实现令人满意的喷浆厚度,尽快起到支撑作用.不管
随着切削加工的高速、高精、高效、智能和环保化,单从刀具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或刀具材料的整体性能上来适应这些要求是很难达到的,从刀具切削失效的大量实例可见,绝大部分的失
特高压直流输电拥有输电距离远,输电容量大,输电灵活等优点,因而在大容量远距离电力输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送端系统——云南电网较弱,因此,换流站的无功
讨论了数据包络分析(DEA)及其中的滑动窗口分析,探讨了DEA在评估业务流程绩效、选择流程重构方案和连续改进业务流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应用DEA进行业务流程绩效综合评估的方法和步骤,为解决
研究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几乎都已处于中晚期,因而研究发现新的特异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来研究发现巨噬细
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主要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包括microRNA在内的非编码RNA对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组蛋白的氨基端可发生
采用机构型综合的创新构思法,对现有混凝土泵车臂架系统连杆机构进行一般化处理,归纳出4种运动链型,通过不同构件的组合,得到13种新的非同构的机构型式,其中3种非同构型式对
圆拱或连拱基坑支护结构能充分发挥拱形的空间效应,均匀受力时,截面只受压应力作用,可有效控制变形,确保基坑稳定。通过某基坑支护实例,阐述这一结构形式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