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随机几何理论的异构网络覆盖概率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er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用户数量增长以及用户对高速率数据通信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宏基站蜂窝网络技术已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微微蜂窝(Picocell)、微蜂窝(Microcell)、家庭蜂窝(Femtocell)、Wifi以及天线分集等技术的引用,能够有效提高特定区域的通信状况,有利于提高整体通信网络的容量以及数据传输速率。在传统宏基站蜂窝网络的基础上,结合采用不同设备类型以及协议的通信技术,以此提高整体通信网络的通信状况,整体网络结构已非早期宏蜂窝网络一样单一,而是异构化多元化,这即是异构网络。  异构网络中基站密度远大于传统的宏基站蜂窝网络,覆盖区域不规则,基站分布呈现出随机化特性,传统的六边形蜂窝网络模型已经无法满足异构网络的分析需求。结合随机几何相关理论,对异构网络中基站分布进行建模分析,构建适用于现有异构网络的分析模型,并对网络覆盖概率进行计算仿真。  根据异构网络中不同基站类型,将同类型基站作为同层,以随机几何中点过程(Point Process)理论,对基站分布进行仿真,以不同密度的同类型点过程模拟异构网络中各层基站的分布,结合max-SIR单基站通信方案,分析异构网络在该方案下的覆盖概率。本文采用随机几何中齐次泊松点过程(HomogeneousPoisson Point Processes)对异构网络中基站分布进行仿真,基站与用户间衰落设为瑞利衰落(Rayleigh fading),对异构网络的覆盖概率进行分析。  本文亦对异构网络中同层双基站协作进行了初步分析,区别于max-SIR单基站相连方式,考虑同层双基站间协作,计算其覆盖概率,通过简化分析,计算出此模型下协作覆盖概率的上界限,分析基站密度、协作门限对覆盖概率上界限的影响,为后期协作分析定下基础。
其他文献
智能天线技术是目前通信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则是智能天线的一个关键技术,它能够自适应地控制天线阵方向图在用户信号方向产生高增益波束,在干
近年来,多载波码分多址(Multicarrier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MC-CDMA)系统受到了广泛关注,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很有希望的候选标准。MC-CDMA是基于正
论文作者的导师提出的一种新型HFC网络,解决了原HFC网络固有的“漏斗效应”,充分利用了HFC网络的优势,提高了上下行信道的容量,适合提供宽带综合业务。用户使用一种综合业务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缩写GPS),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是在子午仪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纳了子午仪系统的成功经验。和子午仪系统一样,G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