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条形民居自然通风的量化分析及现代应用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jordana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源于对自然的适应。自“掘地为穴,构木为巢”起,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探索,在资源和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民居形态,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存在着一类密集建造的条形民居,其形式为单开间,垂直于街道或河道向纵深发展成条形平面。为了解决通风采光及交通问题,往往穿插几个很小的天井,发展出一系列适应环境的方法。条形民居向高处扩展成四、五层的建筑集群,密度极高,对节约城市用地非常有效。本论文通过对闽粤地区条形民居的通风策略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其适应气候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于现代集合住宅的设计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集合住宅设计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气候环境对民居的影响。条形民居跨越了闽海、客家、广府三个不同的文化区,而广泛存在于湿热地区,适应着共同的湿热气候。指出通风是建筑适应湿热气候的最重要措施。2.以实测数据及软件模拟从风压与热压通风两个方面定量分析不同类型的条形民居组群及单元的通风方法。组群层面主要以庭院、街巷组织通风;单元层面则依靠内部巷道、天井组织通风,并通过坡屋面的高低组合引导风的走向。持久而稳定的热压通风不论是组群层面还是单元层面,都是非常重要的。3.寻找传统的条形民居与现代集合住宅设计的契合点,从组群及单元的层面探讨传统民居通风方法的现代延续。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以条形作为类型划分的条件,探讨跨越不同地域文化的条形民居组群及单元的存在形式及其应对湿热气候的方法;②通过实测及软件模拟,定量分析并总结民居的通风方法;③理论分析与设计实践结合,探索延续传统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在直到18世纪以前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城市无论就其人口规模还是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而言都雄居世界首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人口规模究竟有多大?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教育诉求多元化局面的日益显现.教研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教研工作就是学校的一股清泉.只有保证这股清泉能顺畅地流动起来,学校教
一项制度的完善反映的是该制度的合理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社会日益多元化,社会团体对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地方的创新经验,对我国社会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一定要根据当前市场经济情况、市场环境、政策条件等多种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合理优
在进入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如何帮助曾经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民群体稳定脱贫?这既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深入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一直以来
今年我团种植春小麦通过全面采用滴灌技术.精量播种.精准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使小麦种植技术日趋完善,小麦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高产单位.条田不断涌现,2015年全团种植小
任平.1955年10月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苏州大学校长助理,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参加“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哲学教材编写组工作.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目的:评估放射CT诊断肺段隔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5年6月灵宝市中医药的肺段隔离症患者共38例,均采用放射CT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38例患者病灶均处于
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难题。为提高现有油田的采油率,丛式结构井、绕障井、多分支水平井、连通井等高难度油井的施工数量不断增加。随钻测量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导理论.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指导下,用新思想铸魂育人,探究高职生廉洁教育模式改进的方法,创新性提出"1234"金字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