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记体散文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z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体散文在很早就有作品存世。早期的“记”以记事为主,偏重实用功能,文学色彩不浓;发展至唐代作品数量大大增加,“记”体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散文文体。柳宗元作为唐代创作记体散文较多的作家,既师法前人,又有所创新。他在记体散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对记体散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柳宗元的记体散文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寄寓深刻。不同题材的记体散文创作同其思想感情默然契合,反映出作者不同时期的视野关注点。无论是厅壁记中对官员吏治的褒贬评价,亭堂记中通过亭堂修葺对自己政治理想的抒发,亦或山水记中山水对自己心灵世界的映照,叙事杂记中对社会中存在现象的讨论,从其记体散文的文字中,我们都深刻感受到柳宗元内心的流动情感和强烈的主体意识。柳宗元的记体散文总体上立意新颖独特,结构自成章法,语言简洁精致,文从史出、证据古今,情由景生、情景交融,而诸如厅壁记、亭堂记、山水记等等每个题材都具有自己的突出风格,对后来的记体散文创作影响深远。这正是其记体散文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所在。   柳宗元记体散文的创作上既受到前人的影响,又有所开拓,自成一体。他的记体散文比元结等人的记体散文语言运用更自如,情感更丰富,更重要的是他的山水游记标志着中国游记文学走向成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积极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增加了亭堂记、山水记、叙事杂记等题材的表现范围,确立了记体散文语体骈散兼行的新特点,追求言之有物的内容表达,这是柳宗元对记体散文乃至唐代“古文运动”做出的贡献。宋代欧阳修等人在记体散文创作上最大的发展就是议论成分的增多和散文艺术方面的更深造诣,而这个发展自然离不开柳宗元的功绩,不管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前后呼应上还是唐宋记体散文的发展演变上,柳宗元都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一、说教材《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
期刊
通过对基于 WWW/Internet异地设计、协同设计的概念和技术分析 ,提出了基于WWW/Internet个性化制造系统新概念 ,其目的在于延长企业的产品线 ,即把个体用户纳入企业产品设计
与FDD相比,TD-LTE具有特定发射功率,两者技术是相似的.TDD频率要求更灵活,UL/DL比可调,更适合于实际服务,因为DL数据使用多于UL.此外,TDD更适用于智能天线.本文将介绍TD-LTE
针对串行通信速度慢、拓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引入LonWorks网络升级串行通信 ,介绍Lon Works网络节点的开发方案 ,并介绍LonWorks的显式报文 ,将原来的通信协议转换成LonWork
“80后”文学现象是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世纪初产生的新鲜事物。一批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作者以青春生活为主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给图书市场和文坛带来了独特的影响。时至今日
范濂生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性格傲岸耿直,愤世嫉俗,崎嵚历落,不慕权贵。屡试不第,遂隐居著书,惜多已亡佚,今仅存《云间据目抄》与《杜律选注》二书。明代中后期受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风习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范濂著《云间据目抄》,忠实记录彼时生活的云间(即上海)的社会状况。范濂以他敏锐的眼光洞察社会风云的变幻,以忧国忧民的情怀体察民生疾苦,以辛辣讽刺的语言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
学位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教师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永恒课题。从教学实践经验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在实际应用中尽管可以辅助工作高效开展,
0 引言我国6 kV~66 kV的配电网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运行,单相接地时允许短时间带电故障运行.随着城市电网的扩大及电缆出线的增多,系统对地电流急剧增加,单相接地后流经故障
马氏体时效钢(250级)多用于要求高的强度/重量比及良好韧性的场合.这种钢属于高强度钢,达到了常用工程合金所能获得的最高的强度与韧性的结合.表面处理可能是改善这种钢的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