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现代旅游地理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经过广大学者20多年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近年来,旅游地理学在我国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500余篇旅游类文章调查的基础上,对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做了初步分析。 2008年北京奥运会,入境游客将是历届奥运会最多的,这将使中国旅游业发展加速。河北省既是奥运会足球赛的分会场,又是环奥运圈的内层,省会石家庄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紧邻京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将成为奥运经济的重要受益者。因而,石家庄市的旅游业要抓住奥运契机,大力发展奥运经济。 在石家庄西部山区,当地居民生活水平较低,处于贫困或半贫困状态。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地方经济,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实现旅游扶贫。借助于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使贫困地区人民在旅游开发中的有效参与,以旅游发展带动各地经济的发展。 石家庄市位于太行山中段和华北平原西部边缘,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目前,这里已形成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文化旅游、新都市旅游四大系列旅游特色产品,全市现有对外开放且具规模的景区(点)50余处。通过对石家庄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适合于旅游业的区位理论。经研究发现:石家庄市的主要旅游区,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市区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格局。 旅游客流季节性波动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等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本区各类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较为明显。通过分析各类旅游地客流季节变化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旅游淡、旺季差异,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本区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发育史,地质构造和岩性不仅构成了本区的地貌骨架,也控制着山岳型自然旅游资源的特色,为本区山岳型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石家庄市地貌类型比较齐全,形成山高谷深、层峦迭嶂、奇峰怪石、山势雄伟的地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类型多样的土壤资源为本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这里可开设与农耕活动相关的旅游项目,使游客回归到与自然相融的生活中。本区河流属于海河支流——子牙河水系,石家庄及其附近地区有多处较大的泉群,这些都为本区发展水体旅游提供了条件。石家庄属于暖温带,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西部山区森林植被旅游资源优势,以太行山的群山、峡谷为特色,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巍巍——太行森林生态旅游。 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环境的一种属性,其优劣程度对旅游活动的开展及旅游业的经营和发展会产生直接影响。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比较脆弱。分析本区自然环境状况,进一步加深认识,对科学、客观地进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影响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本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游客对本区旅游资源情况了解还不多。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发挥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本文从交通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确立地方风格、精品建设、产品组合开发等方面提出深度开发的具体措施。并提出本区旅游业的发展要与山西五台山互补,实现与五台山的旅游协作,形成密切关系,建立综合性大旅游圈。 伴随着旅游业的失控发展,旅游区环境遭受破坏和污染,原有植被和生物群落遭受人为干扰,在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过程中或多或少对生态旅游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旅游环境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导致景观的消亡和毁灭。有些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美,影响了景观的和谐性。根据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旅游资源采取相应的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的保护措施,使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旅游区内既要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又必须根据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度,合理控制旅游经济发展的规模,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对本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客观评价,井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石家庄市在旅游管理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景区管理,采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追求结构的合理和功能的协调,促进系统内的互利共生与良性循环。在本区主要采取增强旅游者生态环境意识、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素质、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制定合理的环境容量理、加强宣传促销等措施来加强管理。目前,旅游环境解说己成为游客理解、欣赏环境和遗产的土要途径,在本区应从交通网络导引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旅游地解说系统、可携带式解说系统四个方面加强旅游环境解说系统的建设。 由于区域自然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使得本区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易折性表现得十分明显。今后,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实施绿色营销,发展生态旅游,保障石家庄市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