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5(TNFSF15/TL1A)功能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NFSF15/TL1A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防御。硬骨鱼中有关TNFSF15/TL1A的研究极为有限,其功能尚不明确。2007年,Wines等人克隆了斑马鱼TNFSF15/TL1A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最近,Lim等人(2021年)在石鲷中克隆了TNFSF15/TL1A基因,但这些研究未对TNFSF15/TL1A的表达调控和功能展开深入研究。本研究在获得CiTNFSF15/TL1A基因全长的基础上,对CiTNFSF15/TL1A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探究,旨在全面阐明CiTNFSF15/TL1A的免疫功能,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对CiTNFSF15/TL1A基因在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刺激后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分别用LPS和poly(I:C)对实验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在刺激后不同时间点解剖草鱼,取其脾脏与头肾组织提取总RNA,将其逆转录成c DNA模板,利用实时定量PCR(RT-q PCR)对CiTNFSF15/TL1A基因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腹腔注射20μg/m L LPS 48 h时,CiTNFSF15/TL1A基因的表达水平出现了显著上调(p<0.05)。腹腔注射poly(I:C)后,在24 h时CiTNFSF15/TL1A基因的表达水平出现显著下调现象(p<0.05),在48 h时恢复正常,在72 h时显著上调(p<0.05)。这些结果表明,LPS和poly(I:C)均可调控CiTNFSF15/TL1A基因的表达,暗示该基因在抵御病原侵染中发挥功能。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了草鱼CiTNFSF15/TL1A的重组蛋白,并验证了其蛋白活性。分离草鱼头肾原代细胞,将其与不同浓度的CiTNFSF15/TL1A重组蛋白共孵育24 h,收集细胞并检测免疫基因的表达,检测的免疫基因包括:TNFSF15/TL1A、TNFRSF25/DR3,interleukin(IL-1β)、interferon(IFN)-γ、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IFN-1、IL-10、IL-22、IL-2、Caspase-7、Caspase-8、和METRL。结果表明,CiTNFSF15/TL1A刺激草鱼原代肾脏细胞24 h后,CiTNFSF15/TL1A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但是,TNFRSF25/DR3基因在细胞受到50 ng/μL浓度的CiTNFSF15/TL1A重组蛋白刺激后,表达量出现了显著升高(p<0.05),50 ng/μL浓度的CiTNFSF15/TL1A重组蛋白能显著提高IL-1β、IFN-γ、Caspase-8基因的表达(p<0.05),其中IL-1β与Caspase-8的表达量为极显著的升高(p<0.01)。上述结果证明,CiTNFSF15/TL1A重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且可以调控炎症相关因子以及凋亡有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用pcDNA3.1-CiTNFSF15/TL1A重组质粒转染草鱼肾脏(CIK)细胞36 h使其过表达,Annexin V-FITC和PI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CIK细胞出现凋亡情况。将pcDNA3.1-CiTNFSF25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入人HEK293T细胞,用CiTNFSF15/TL1A重组蛋白孵育细胞36 h,Annexin V-FITC和PI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发现细胞凋亡情况与CIK细胞实验类似。上述体外实验表明,CiTNFSF15/TL1A重组蛋白具有促使细胞凋亡的功能。
其他文献
针对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火箭在多异类执行机构作用下的全剖面飞行高精度强鲁棒姿态控制系统设计需求,提出了预设性能控制方法,采用一套控制结构与控制参数,可实现火箭的全程飞行控制。首先,建立了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火箭的七个飞行阶段动力学模型,同时为减少制导指令切换产生的突变,设计了二阶系统参考模型,并基于参考模型推导了姿态跟踪误差状态方程。其次,设计一种新型的具有指定收敛时间特性的预设性能函数,并推导了新的误差
期刊
目的了解不同教养方式下的多动症儿童父母育儿压力情况,为识别其育儿压力,指导其科学养育提供借鉴。方法选取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确诊的225例多动症儿童的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SI-SF)评估父母育儿压力,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评估父母的教养方式,比较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放任型四类教养方式下的多动症儿童父母的育儿压力。结果四类教养方式在育儿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困难儿童维度及育
期刊
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病原真菌,能够侵袭花生、玉米等许多经济作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黄曲霉毒素等高毒性次级代谢产物,造成极其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黄曲霉是诱发曲霉病的第二大病因,给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关于黄曲霉侵染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真菌细胞壁是防治曲霉病的重要靶标。细胞壁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对于细胞壁完整性的维持
学位
铅基卤化物钙钛矿具有发光光谱在可见区域可调和高的光致发光量子效率(PLQY),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光电性能以及制备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等特点,成为了光电、光伏领域中最具潜力的半导体材料。然而,卤化铅钙钛矿稳定性差以及重金属铅的毒性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为此,无铅钙钛矿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中,铟基卤化物钙钛矿Cs2In X5·H2O在引入Sb3+掺杂后,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及较强的自陷激子发射(ST
学位
金属材料中,位错发射行为在空洞生长和裂纹扩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一直是材料断裂研究的关注热点。虽然已经有许多工作在原子尺度上研究了裂纹扩展和裂纹发射位错的机理,但是在原子层次上揭示外加应力应变作用下裂纹发射楔形空隙的机理仍十分缺乏。最新提出的晶体相场模型能够在扩散时间尺度和原子空间分辨尺度上揭示材料微结构的动力学演化行为,它已在晶界预熔、晶界位错运动、晶体外延生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但是用
学位
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是我国重点养殖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然而,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引起的“鳃出血”症的爆发给我国鲫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mi RNA作为一种微型RNA片段(长度大约为22-25 nt),其功能多样,广泛参与组织分化、病毒防御、细胞增殖和凋亡、组织病变和代谢等。研究发现,在Cy HV-2感染宿主过程中,大量micro RNA参与
学位
近年来,铜离子在取代毒性铅离子以制备高效无铅卤化物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全无机无毒的铜(I)三元卤化物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和优良的光学性能,已经成为制备高效、高稳定性光电器件的潜在候选材料。本论文采用室温液相合成、表面功能化、柔性聚合物封装等简单策略,提高了铜(I)三元卤化物的荧光效率并开发出丰富的柔性器件,以拓宽其在全彩显示、固态照明、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能源收集、数据存储中的应用。研
学位
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通常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太阳能热利用,例如太阳能热水器;其次,太阳能光伏利用在近几年的发展也是很迅猛,如屋顶的光伏发电;再有,就是通过采集太阳光进行照明。目前,建筑中利用太阳能导光进行照明的主要方式有光导管导光和光纤导光。由光导管组成的导光照明系统光路引导不灵活,并且长距离引导时对室内空间造成较大占用,对室内空间整体性造成破坏。而传统的利用光纤导光来照明的系统,
学位
分枝杆菌是一大类细胞壁中富含脂质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其中最为知名的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与其模式菌株耻垢分枝杆菌等。细菌生物被膜是由胞外基质如脂质、多糖、DNA和蛋白质等包裹的细菌群体,它的形成对病原细菌的抗逆性和致病性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分枝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其细胞壁脂质成分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关于分枝杆菌细胞壁脂质代谢影响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机理还很不清楚,相关的调控因子还知之甚少。本
学位
紫外光电探测器被广泛应用于火灾预警、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常规紫外光电探测器需外部电源提供电力才可工作,近年来发展的自驱动器件无需外部供能便能工作,是构建低能耗和环境友好型光电系统和物联网的理想选择,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高性能的自驱动紫外光探测器仍然缺乏。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半导体/电介质界面的电荷转移性质,发展了一种电介质界面内建静电场和传统半导体结型器件耦合的高性能新型自驱动紫外光电探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