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及共性研究——以《读者文摘》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与社会关系密切的性别与语言研究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然而,有关此话题的文献多是对整个英语领域的分析,具体语篇中语言的使用及语篇的内涵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目前,结合质与量的分析方法对性别语篇分析的研究并不多。基于此,该文从词汇的角度,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法,旨在研究性别报道语篇中语言的差异、共性及其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  该文提出的释义机制以批评性话语分析为理论基础,并在它的基础上加入标记理论,且强调性别语篇中的意识形态。该文认为批评性话语分析与标记理论在性别语言分析特别是权力分布问题上有很强的关联性。该文以它们为理论基础并结合源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系统的研究模式展开研究。  该文语料来源于美国《读者文摘》,囊括有关男性报道24篇及有关女性报道17篇(见附录),借鉴Del-Teso-Craviotto, Marisol(2006)的分析手段,该文借助AntConc(Laurence,2000)统计工具对词汇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语篇关键词的统计与分析,语篇高频词的统计与分析,及对与代表意识形态词汇有关句法分析。有别于以往研究的是该文结合关键词和高频词统计确定与杂志意识形态相关词汇,并从标记理论和及物系统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媒体倾向选择他们认为读者可以接受的中立语言刻画性别形象;语篇中女性在劳动中的地位得到认可。然而,女性不平等地位表现在附属于男性,及无法脱离传统贤妻良母的形象。此外,在报道男性的语篇中,女性形象依旧为弱势。  该文的实践意义在于试图为读者提供不同的阅读视角,并提醒他们形成批评意识,分析语言中隐含意识形态。  
其他文献
简·奥斯汀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女作家,她围绕着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先后完成并出版了《傲慢与偏见》等六部小说。她的写作手法细腻、敏锐,她的作品一反当时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党委  近年来,由于企业重组整合,改革管理深化,经营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如何更好地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成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主要课题。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公司党委主要领导经过长期思考,提出了建设思想政治领导型、决策型、协调服务型党委(以下简称“三型党委”)的课题,经过深入调研探索和努力实践,总结出了建设“三型党委”的工作思路和有效形式,提出了实现“三型党委”的主要任务和
学位
屈原作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创的楚辞文学,极大地影响了中、韩等亚洲各国汉文诗歌的发展。李氏朝鲜时期作为韩国汉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涌现了诸多极具影响力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