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含量变异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c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 .Juss),又名印度楝,是楝科(Meliaceae)印楝属的一种热带常绿乔木。从印楝种仁中提取到的印楝素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优良生物农药,目前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印楝素是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其合成和积累量可受遗传和环境因子的影响。找出能影响印楝素含量的因子,就可以通过人为因素,提高现有人工林印楝种仁的印楝素含量。本文通过对多株印楝连续三年和四年的观察,得出印楝素含量年际间的变异性;通过对比母株与嫁接株间、同一无性系不同嫁接株之间印楝素含
其他文献
本文从坐果率和抗寒性等生产实际问题入手,以龙王帽、优一、木瓜杏为试验材料,调查三种仁用杏花期生物学特性,同时以覆膜和覆草两种处理,来研究提高仁用杏完全花比例的措施。
本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为研究区,于2005年采用时域反射测定仪(TDR)对刺槐、油松等8种植被类型18块样地进行了土壤水分动态监测,通过对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分
本论文研究了扶芳藤无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和不定芽诱导、生根、移栽,初步建立了‘圆瓣’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Orbiculatus’)的植株再生体系。 本文以MS培养
在北京困难立地废弃砂石坑条件下,为保证“首都平原百万亩科技支撑工程”中大规格全冠土坨油松幼树与截干裸根国槐幼树成活、成林及健康生长,根据两个树种不同的修剪特点及生
几千年的创造和实践,让蜀绣拥有了自己精湛独特的技艺——丰富多变的针法,这是蜀绣技艺的精髓。迄今为止,蜀绣针法已发展到12大类,共122种,在中国四大名绣中数一数二,使用的7
本文以扇叶铁线蕨(Adiantum flabellulatum)孢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源物质(BA、IAA、GA3、GA4+7、Ca2+)对扇叶铁线蕨配子体发育及性器官分化的影响;以鹿角蕨(Platycerium w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