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碳硅烷交联-成型-热解合成三维碳化硅陶瓷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s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化硅陶瓷(SiC)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弹性模量、低热膨胀系数,广泛应用于高温部件、轴承以及抗腐蚀材料等方面。制备SiC陶瓷的传统方法是以SiC粉为原料,加入氧化物烧结助剂,通过高温液相烧结,热压或热等静压(HIP)烧结。该方法需高烧结温度、热压、等静压制备技术,同时引入烧结助剂会降低陶瓷高温性能。前驱体路径是制备陶瓷的一种新方法,其过程为对前驱体进行交联、成型,在~1000°C惰性气氛中热解。与传统液相烧结获得的多晶体陶瓷结构不同,在800~1000°C热解获得的前驱体陶瓷为无定形态结构,材料具有高温性能。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制备SiCN三元系统,但是SiCN在高温处理条件下氮会脱出,导致材料分解,因此研究在无需烧结助剂的条件下通过前驱体路径常压制备二元相SiC陶瓷十分重要。本工作采用聚碳硅烷(PCS)作为前驱体,对其交联、成型、热解成功地制备出三维致密SiC陶瓷。研究表明:对PCS进行预氧化处理(即交联处理)是获得致密陶瓷的关键。经预氧化处理的PCS经成型、热解形成致密SiC陶瓷体,而未经预氧化的PCS经成型、热解后形成发泡体。同时,热成型中升温和加压的顺序也显著影响成型交联体的键联质量,进而影响着热解陶瓷体的键联质量。在最佳预氧化和热成型条件下获得的SiC陶瓷密度达2.20 g/cm3,相对于前驱体SiOC陶瓷体的理论密度2.3 g/cm3,相对密度达96%,表明形成的陶瓷接近完全致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陶瓷体断面致密,但存有~2μm的气孔。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热解陶瓷为无定形结构,所制备的陶瓷体的维氏硬度达1982 kg/mm2。非晶SiC陶瓷体经1300°C加热处理5 h形成晶粒度为5 nm的纳米相β-SiC,该纳米相SiC陶瓷的硬度达到2316 kg/mm2。为探讨激光烧结前驱体陶瓷可行性,用激光对热压PCS坯体、热压Ceraset(商业前驱体,Kion公司)坯体、含氢聚硅氧烷(HPSO)与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按1:1配比成型凝胶体,以及加入第三相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后成型的凝胶体进行选择性烧结。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烧结产物为SiC、SiCN和SiOC陶瓷。SEM观察产物微结构。光学显微镜观察1400°C体热解SiCN陶瓷在激光处理过程后的结构。
其他文献
Fe3O4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纳米效应和磁性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这些应用也对磁性纳米颗粒在粒径、分散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是一种可以清洁高效地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但其较高的操作温度(800~1000℃)阻碍了其商业化发展,因此开发操作温度在600~800℃的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olid Oxide Fuel Cell,IT-SOFC)已成为了科学界研究的重点。然而,对于传统的
学位
本文应用谱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低通滤波分析了西江马口以下的流量和氯度的周期变化和趋势变化;据2003年12月9日到2003年12月15日中山大学近岸海洋研究中心在磨刀门实测
近年来,深圳市城市化发展迅速,小城镇的发展成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在城市化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小城镇面临缺水的严竣考验。一方面,本地水资源短缺,大部分的城镇供水依靠境外
2015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她。年终岁末,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准备好好休息一番,休假、旅游、年会……用轻松惬意的休闲时光犒赏自己。然而对于会议人来说,年底意味着更多责任。热闹
语言一般包含四个方面———听、说、读、写。很多研究表明,在交流中听力比其他三项更具说服力,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听力可以增加词汇,发展语言应用和提供更多信息。但是在长期的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既要注重课堂效率,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教学模式好坏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同步脱氮脱硫技术是在废水生物脱硫和脱氮基础上开发出的生物处理新工艺,目前该技术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探索、纯培养微生物分析等方面,亟待开发可实用化的技术工艺。针对此问题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对导电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有良好导电性,还要具有高的强度。传统的提高铜合金强度的方法作用有限,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高性能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维持物种长期存在的基础。 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设计引物,寡聚核苷酸序列为,上游引物:5-gCg,AAT,TCA,TC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