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与PID复合算法的研究在焦炉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1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炉是钢铁企业中的耗能大户,在炼焦厂的总能耗中,焦炉加热用的煤气量约占70%。实现焦炉加热过程的温度控制,不仅可以减少污染,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使焦炉在接近极限的温度下操作,以缩短结焦时间,提高生产能力;对于降低焦炉能耗、提高焦炭的产量和质量、延长炉体寿命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本钢焦化厂的1#和2#焦炉温度控制系统为研究背景,尝试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这两种智能化的方法与传统PID控制相结合,用于焦炉这一复杂的被控对象,以控制焦炉的温度。在本文中,首先总结了焦炉加热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焦炉加热系统的基本控制策略;然后根据焦炉的基本结构和生产的工艺流程,分析概括了焦炉炼焦的控制难点,提出了串级控制和前馈、反馈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为了理论研究的方便,忽略了以高炉煤气压力为被控对象副回路,重点考虑了以焦炉为被控对象的主回路,将CMAC神经网络与传统的PID控制相结合,用于焦炉的温度控制;然后,针对焦炉的具体特点,对CMAC-PID复合控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分别基于RBF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改进型CMAC-PID复合控制算法。 在基于RBF神经网络的CMAC-PID复合控制中,用RBF网络来建立被控对象的辨识模型,动态地观测被控对象的输出对控制输入的灵敏度,在控制的初始阶段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可以避免由于PID控制器的参数初始值选取不当而产生的较大超调,以保证焦炭的质量和焦炉的使用寿命。而基于遗传算法的CMAC-PID复合控制不需要确定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值,只要操作人员给出一个PID初始参数的取值范围,遗传算法就能够在这个取值范围内获取一个优化的初始值,这样避免了由于控制器初始值选取的不当造成的控制效果不佳的情况,而且控制方法更加智能化。最后针对焦炉的简化模型,模拟焦炉的运行过程,对文中所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和各种神经网络的PID复合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和实时性,而且抗干扰能力也很强,有效地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能够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体现了考核的客观公平性,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大学数学课程的考核中,通过客观分析现有考核方式的不足,给出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基于该指导思想,给出了多元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实施方案。多元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评价和引导教学改革而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数学 课程考核 多元化 考核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在电力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绝缘事故常有发生。其电缆连接头则是交联聚乙烯电缆事故、故障发生较多的薄弱环节。其电缆接头接触电阻、过负荷等因素
本文主要研究了自适应控制在两类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文章内容总共分为四个部分,按以下顺序安排: 一.绪论 本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了自适应控制的发展情况,接着分别对反推(B
本文以20kHz并联谐振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的介绍了感应加热电源的基本知识和感应加热电源技术的发展过程。全面设计了并联谐振超音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并联谐振逆变器的负载特性及控制目标;并利用串并联谐振逆变电路的对偶性为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对并联型谐振逆变器各种工作状态的分析得出其必须工作在容性近谐振状态下才是安全可靠的结论。提出了一种它激重复扫频转自激的启动
【摘要】职业院校的实训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院校教学特色,提高职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作为职业院校烹饪专业课的一名教师,深切的感到在实训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因此,本文将对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实训教学 现状与对策 职业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是以缓和道路堵塞和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利用者的方便、舒适为目的,利用交通信息系统、通讯网络、定位系统和智能化分
【摘要】文言文教学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面临着重重困境。要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突破口,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有效性教学,从而达到让学生会学乐学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生 文言文 教学方法 乐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30-01  一、激发兴趣,心理暗示法让学生走近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