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盐因子对罗非鱼体内氟甲砜霉素的动力学和残留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了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O.aureus)血浆和组织内氟甲砜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HPLC法)。在28℃淡水条件下,28℃海水(盐度16.5)驯化条件下和22℃淡水条件下,分别给罗非鱼一次口服氟甲砜霉素药饵,药物剂量均为10mg/kg,采样时间为给药后2h至168h,每个时间点取5尾鱼,分别采集血浆、肌肉、肝脏、肾脏、鳃和胆汁,利用建立的HPLC法分析样品,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温盐条件下氟甲砜霉素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物动力学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氟甲砜霉素在罗非鱼体内吸收和分布快、呈非均匀广泛分布方式、消除迅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在代谢器官肝脏和排泄器官肾脏和鳃中较长,在胆囊中最长,血浆和肌肉中较短。表明肝胆消除、肾排泄和鳃排泄是药物消除的重要路径。各组织器官(除鳃外)最高药物浓度大小顺序为:22℃淡水组>28℃淡水组>28℃海水驯化组。各组织器官(除胆汁外)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大小顺序:22℃淡水组>28℃淡水组>28℃海水驯化组。各组织器官中药物消除半衰期(T1/2β)的大小顺序为:22℃淡水组>28℃淡水组>28℃海水驯化组。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形态结构、分类、体外吞噬功能以及重金属铜(Cu2+)、锌(Zn2+)、铅(Pb2+)、镉(Cd2+)污染对刺参体腔细胞亚显微结构及吞噬过程
该文探讨了塑料薄膜以及有机物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幼体摄食、变态及存活的影响和重金属离子及有机物对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仔虾消化酶以及
本文从“在体”和“离体”方面对贝壳生物矿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1) 利用“平珠”方法,研究正常条件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贝壳的沉积过程;愈创木酚
一、盛泰优97121.审定编号:国审稻2013028。2.选育单位:湖南洞庭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3.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
院校培养是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文章通过对技工院校、高职院校和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其他等五个方面的比较,认为当前我
固定源废气监测是我国环保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自《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发布实施以来,我国的固定源废气监测在技术规范上得到逐步加强,效果日益显著。但同时在具体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俗称黄鱼、黄花鱼,为暖温性集群洄游鱼类。肌肉中富含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省重要的经济海洋鱼类。然而经过了多年养殖后,养殖大黄鱼群体
根据柔性制造系统(FMS)的特点,研究了FMS可靠性的设计理论,包括确定FMS可靠性指标,建立FMS可靠性模型等;开发了一个系统可靠性集成分析软件;最后以应用说明了理论研究和软件的效果。 According
本文研究了江黄颡鱼(Pelteobagrusvachelli,Richardson)个体发育行为学,发现江黄颡鱼在孵化破膜和开口摄食期的趋光性不明显,并随个体发育趋光率逐渐下降,其他时期均为负趋光性;江
本研究用RAPD技术、线粒体DNA上的细胞色素b基因及D-Loop序列分析方法,结合形态学性状分析研究了美丽硬仆骨舌鱼(Scleropages formosus)的3个主要自然种群:红龙鱼、金龙鱼和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