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备5-HMF的酶-磷酸锌杂化纳米花及HCl协同催化方法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化石能源因其储量有限且不可再生难以满足工业需求,而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被认为是生产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品。5-羟甲基糠醛(5-HMF)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可由纤维素为原料催化转化制备。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将生物催化剂与化学催化剂结合的分步催化体系,实现纤维素的催化转化制备5-HMF,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实验首先利用ZnBr2·RH2O对5 wt%的原料纤维素进行溶解并再生,再生纤维素由Ⅰ型纤维素转变为Ⅱ型纤维素,结晶度下降,并且ZnBr2·RH2O溶解过程中没有衍生物生成,为非衍生化溶剂。其中,最佳溶剂ZnBr2·4H2O在70℃下即可在15 min内将5 wt%的原料纤维素完全溶解,再生纤维素的聚合度由165.26降低至90.3,结晶度由85%降低至45%,酶解效率为原始纤维素的2倍,ZnBr2·4H2O在回收后可以重复使用5次,且经回收的ZnBr2·4H2O再次处理纤维素的处理效果并未下降。(2)本实验将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与磷酸锌共固定化制备双酶杂化纳米花(Cellulase@β-Glu/Zn3(PO4)2-NF)应用于催化转化再生纤维素为葡萄糖。实验首先优化了固定化条件,确定了Zn2+浓度为6 m M、总酶浓度为0.2 mg mL-1且双酶浓度比例为1:1、在25℃下震荡24 h下所制备的Cellulase@β-Glu/Zn3(PO4)2-NF展现出最佳的性能。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FT-IR、XRD、SEM、TEM等对Cellulase@β-Glu/Zn3(PO4)2-NF进行表征分析,证明了该纳米花的成功制备。另外,当Cellulase@β-Glu/Zn3(PO4)2-NF循环使用6次后可以保留原始活性的64.4%,在储藏30天后,仍保留原始酶活的64.0%。并且,通过热失活参数也表明了Cellulase@β-Glu/Zn3(PO4)2-NF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应用实验表明游离双酶的糖化率在水解反应初期较Cellulase@β-Glu/Zn3(PO4)2-NF的糖化率略高,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Cellulase@β-Glu/Zn3(PO4)2-NF的糖化率可达64.6%,高于游离双酶的糖化率(58.2%)。(3)本实验设计了一种结合生物催化剂(GI@Zn3(PO4)2-NF)与化学催化剂(HCl)催化转化葡萄糖制备5-HMF的分步催化体系。在分步催化体系中,葡萄糖首先经GI@Zn3(PO4)2-NF催化转化成果糖,然后在水/丁醇的双相体系中,利用HCl进一步催化制备5-HMF。在第一步过程中,首先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25℃、酶浓度20 mg mL-1、12 m M Zn2+、震荡24 h)制备GI@Zn3(PO4)2-NF,GI@Zn3(PO4)2-NF展现出比游离GI更好的稳定性,在经过9次循环催化后,其相对活性还保留原始活性的61.4%,并在4℃下保存30天,还可保留原始活性的78.6%。GI@Zn3(PO4)2-NF还展现了比游离GI更出色的催化效率,当使用1.5 mg mL-1的GI@Zn3(PO4)2-NF催化20 mg mL-1的葡萄糖底物时,其果糖的产率为40.0%。在第二步过程中,在水/丁醇双相体系中利用盐酸进一步催化果糖脱水制备5-HMF,并且通过向水相体系中加入NaCl,借助“盐析效应”提升了5-HMF的选择性,在160℃下反应4 h,5-HMF的产率为38.8%。最终,通过将Cellulase@β-Glu/Zn3(PO4)2-NF、GI@Zn3(PO4)2-NF与HCl结合实现了纤维素到5-HMF的催化转化,且再生纤维素转化5-HMF的产率为21.6%。
其他文献
聚烯烃嵌段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熔融温度,高温条件下能保持更好的弹性恢复和快速加工成型能力。广泛应用于热塑性弹性体材料、高抗冲塑料、增溶剂等方面。除了传统方法外,还可以采用链穿梭聚合。链穿梭聚合反应过程涉及通过链穿梭剂在两个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之间穿梭生长的聚合物链,从而有效地制备嵌段聚合物。α-二亚胺镍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具有较高的活性、对水氧不敏感、易制备,链行走机理制备支化聚乙烯。苯氧亚胺型FI催
学位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能够合成高附加值的虾青素并且能够合成油脂。然而,红球藻在开放式大规模培养过程中容易受有害微生物污染,从而导致生长速率慢,生物量低,进而导致脂类产量低。因此,为提高红球藻的油脂产量,本论文将抗生素合成真菌simplicillium lanosoniveum DT06和植物生长促进真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 T
学位
鱼肉是我国第三大肉类消费品,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了鱼肉及鱼肉制品的质量安全也对消费者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现有的致病菌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仪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等不足。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无损快速检测技术,基于拉曼“热点”的作用,高灵敏度和稳定的SERS基底开发是使SERS现象变为可靠和实用的关键。常用的金属纳米溶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发生
学位
在驾驶员-车辆-道路环境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引发交通事故的因素有很多种,其中驾驶分心是主要诱因,驾驶分心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逐年增长,驾驶分心是亟待解决的交通安全问题。目前驾驶分心识别模型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分心识别效果差、模型准确率低、不同场景低适用性和少量网络结构层数。因此,急需对不同场景下驾驶员的驾驶分心特性进行剖析并改善驾驶分心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及效果,增加网络结构层数和提高不同场景中的适用性
学位
樱桃番茄在采后贮运和销售过程中易遭受病原菌侵染而导致腐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是樱桃番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侵染引起的黑斑病使果实产生灰褐色或黑色病斑,并逐渐软腐。目前对樱桃番茄采后病害的控制主要是使用化学杀菌剂,但是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药物的残留还会对食用者健康造成危害。利用拮抗微生物对果蔬采后病害进行生
学位
夜交藤中含有多种类型的酚类化合物,是其发挥抗炎、抗氧化等活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但是目前对其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抗氧化活性以及多酚含量与采收季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未有系统的研究。本论文聚焦于夜交藤多酚的高效提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综合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与采收时间之间关系的分析,主要研究的内容及结论如下:1.夜交藤多酚的超声耦合DES高效提取工艺优化组合超声提取与DES的优点,采用超声耦合DES高效提取夜
学位
【目的/意义】分散分布状态下,科研课题申请书资源的智能分析与价值实现受到严重制约,为此需要推进面向智能分析的科研课题申请书资源整合。【方法/过程】首先对科研课题申请书资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为资源整合思路设计提供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智能分析的科研课题申请书资源整合模型,提出了资源整合推进模式建议。【结果/结论】面向智能分析的科研课题申请书资源整合中,首先需要实现申请书的数据化,将非结构化文档
期刊
近年来,随着道路交通环境中诱导驾驶员产生认知分心的干扰因素增多,驾驶员的认知分心行为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出行安全。现有研究针对驾驶员认知分心状态提出的行车安全风险判别方法较少,且分析对象单一,缺少综合“人-车-路”信息的行车安全风险评判模型。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对驾驶员认知分心状态的视觉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其在不同道路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其次,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搭建了车辆前向交通目
学位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汽车能够在不同道路环境下实现自主驾驶,代表了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速度跟踪控制是智能汽车研发过程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在特殊行驶工况下如何保证智能汽车的速度跟踪精度仍存在较大挑战。当车辆处于湿滑路面下,车辆纵向动力学系统表现出高度非线性,对于汽车纵向速度跟踪控制精度带来不利影响。以往研究中建立的车辆纵向动力学模型大多不能准确反映车辆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如
学位
互联空气悬架作为空气悬架的衍生结构,在结构上使用气动管路将四轮位置处的空气弹簧与相邻的空气弹簧进行连接,使彼此之间产生气体交换。因此其具有良好的刚度特性,同时有助于空气弹簧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共同抵御路面对整车的冲击力,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辆在路面等级较高时的消扭特性,与常见的传统空气悬架相比,整体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互联空气悬架系统中的车高与互联两者均是通过开闭各自对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