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常见风湿病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7年1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等三种风湿病共计3906例,选取合并结核感染,且排除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其他结缔组织病或肿瘤性疾病患者105例作为感染组,其中RA 42例、SLE 41例、SS 22例。对照组则为同期住院的RA 84例、SLE82例、SS 44例,以1:2比例按年龄分布从同期住院的相应风湿病未合并感染的患者中分层随机抽取产生。详细收集感染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数据、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方案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2例RA、41例SLE、22例SS合并结核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占比分别为83.3%、92.7%、68.2%,其次为咳嗽、体重下降或乏力。2.42例RA合并结核感染以肺结核居多,占73.3%,肺外结核分别为6例(14.2%)关节结核、2例(4.8%)淋巴结结核、1例(2.4%)结核性腹膜炎,有2例(4.8%)部位不详;41例SLE合并结核感染者,肺结核与肺外结核比例分别为58.5%、26.8%;其中SLE合并结核感染组肺外结核分别表现为6例(14.6%)结核性脑膜炎、4例(9.8%)关节结核以及1例(2.4%)结核性腹膜炎,两个及两个部位以上的分别为1例(2.4%)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1例(2.4%)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腹膜炎、1例(2.4%)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有3例(7.3%)部位不详;22例SS合并结核感染者,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比例分别为72.7%、9.1%,肺外结核分别表现为1例(4.5%)骨关节结核,1例(4.5%)结核性心包炎,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的分别为1例(4.5%)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例(4.5%)肺结核合并胸椎结核,有2例(9.1%)部位不详。3.感染组27例RA、21例SLE、13例SS肺受累结核患者,胸部CT表现二种及以上分别占59%、57%、62%。发生在典型结核发生部位(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的分别为9例(33.3%),9例(42.9%),8例(53.3%)。4.105例感染组患者中同时行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elease Assay,IGRA)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的有48例(45.7%)。其中两者均阳性的20例(41.7%)(TST强阳性10例),仅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的24例(50.0%),单独TST阳性的2例(4.2%)(强阳性1例)。在26例TST阴性的患者中,IGRA有24例(92.3%)阳性,在4例IGRA阴性患者中,有2例(50%)TST阳性,其中1例(25%)强阳性。总体而言,IGRA阳性率91.8%,TST阳性率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种风湿病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三种风湿病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1年内激素使用日均剂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SLE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计数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风湿病未发现CD4+T细胞计数存在差异。8.三种风湿病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性别、年龄、病程、疾病活动度评分、WBC、IgG、补体、自身抗体、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RA、SLE、SS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以肺结核为主。2.RA、SLE、SS合并结核感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体重减轻、乏力等常缺乏特异性,且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多样性,肺外结核感染机会亦较大,容易误诊。3.1年内激素使用日均剂量水平,可能是RA、SLE、SS合并结核感染的共同危险因素,SLE患者发生结核还可能与CD4+T细胞计数下降有关。在长期使用较大日均激素剂量的RA、SLE、SS患者出现发热等系统表现,ESR、CRP显著增高时,除本病活跃或普通细菌感染外,应高度警惕有无结核感染,应积极筛查,建议同时完善TST及IGRA,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