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铜颗粒诱导卵巢颗粒细胞的氧化应激及HO-1的潜在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pbv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纳米铜颗粒对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目的】分析颗粒细胞在CuNPs暴露前后细胞表型的改变,即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氧化应激参数,证明CuNPs对颗粒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损伤。【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结果,在体外培养颗粒细胞系(the human ovarian granulosa tumor cell,COV434),用含不同浓度的CuNPs处理或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在相应的时间点获取细胞样本用于后续检测处理。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使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NPs暴露后COV434细胞的增殖活性均降低,并随着CuNPs的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COV434细胞与CuNPs共孵育12 h后,CuNPs对COV434细胞的半数生长抑制浓度是150μg/ml;细胞凋亡率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发生下降。与对照组相比,CuNPs处理组的氧化产物如ROS、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显著升高;抗氧化防御反应的标志物,如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含量降低。【结论】CuNPs对颗粒细胞的毒性损伤作用存在氧化应激过程,并且CuNPs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可能与线粒体依赖的细胞凋亡相关。第二部分HO-1在纳米铜颗粒诱导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潜在保护作用【目的】基于第一部分结果,发现CuNPs在COV434细胞系中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本实验旨在初步探索CuNPs暴露前后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 1,HO-1)相关蛋白通路的表达变化,并验证HO-1在CuNPs诱导的损伤模型中通过激活抗氧化防御系统对颗粒细胞产生保护作用。【方法】构建COV434细胞的CuNPs暴露模型,用CuNPs处理或者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收集细胞。蛋白印迹法检测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磷酸化MAPK14(phosphorylated MAPK14,p-MAPK14)、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 like ECH 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HO-1和NAD(P)H醌脱氢酶1(NAD(P)H quinone dehydrogenase 1,NQO1)蛋白的表达。使用血红素(hemin)对COV434细胞进行预处理构建HO-1过表达模型,用锌原卟啉(Znpp)抑制HO-1活性,再分别检测该模型中CuNPs暴露前后的氧化应激标志物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NPs处理后HO-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rf2蛋白表达增加,同时Keap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NQO1蛋白在CuNPs处理前后表达并无显著差异;检测到HO-1蛋白呈动态表达,在12 h时HO-1蛋白开始明显表达增加,至24 h内持续表达增加,30 h时表达骤降。与对照组相比,CuNPs处理后p-MAPK14蛋白表达增加,在6 h时开始表达上升,9 h时继续上升;而MAPK14总蛋白,CuNPs处理前后表达并无显著差异。在CuNPs处理的细胞中,hemin预处理的细胞比未做预处理的ROS生成量明显降低,GSH水平明显增加和SOD2蛋白表达上调;同样地,在CuNPs处理的细胞中,Znpp预处理的细胞较未做预处理的ROS生成量明显增加。【结论】COV434细胞暴露于CuNPs后,HO-1蛋白表达增加,MAPK14/Nrf2信号通路激活。表明在CuNPs诱导的COV434细胞损伤作用中,HO-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通过MAPK14/Nrf2信号通路激活介导的。体外HO-1干预实验表明,HO-1的高表达在抗氧化损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各行各业掀起了数字化浪潮,企业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成为我国各大中型企业鲜见的一致性战略。财务是企业的数字部门,掌握大量企业数据,财务数字化自然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首要战略。随着财务数字化转型理念在我国企业中深入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尝试并逐步开展财务数字化转型工作,因此,提供财务数字化转型通用的评价体系已迫在眉睫。
期刊
【目的】阐明中国人群dMMR结直肠癌患者中PD-L1的表达情况与其组织学特征、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缺失模式、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MSI)状态,以及胚系突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18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170例错配修复缺陷(dMMR,mismatch repair-deficient)患者进行M
学位
第一部分:CTX诱导大鼠卵巢损伤模型的建立【目的】采用文献常用方法,通过CTX腹腔注射给药建立大鼠卵巢损伤模型。【方法】按照已发表文献中造模方法[18],20只10周龄、280-300g、具有正常动情周期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培养一周后,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CTX组(卵巢损伤模型组)。然后分别进行腹腔注射给药:CTX组:大鼠首日接受腹腔内注射CTX 50mg/kg,然后
学位
目的:旨在探讨黑色素肿瘤细胞内源性PD-L1与TGF-β1两者之间的相关调节作用以及黑色素肿瘤细胞内源性PD-L1在TGF-β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0和B16-F10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TGF-β1和TGF-β1抑制剂作用黑色素瘤细胞后,流式细胞术和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PD-L1的表达情况;加入PD-L1抑制剂作用黑色素
学位
基于顾客满意度受到当前供给各要素和以往服务体验共同影响的前提,建立了参考效应下考虑距离、服务水平和价格等多因素影响的顾客效用函数;对比顾客在不同企业获得的效用,引入概率模型刻画顾客选择行为,提出了服务水平与单位服务成本的关联函数,构建利润最大化的服务水平优化模型并求解;以具体商圈中自提服务水平为例,对比分析了服务水平敏感性系数和竞争企业策略对优化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敏感性系数从0.2变化为1
期刊
背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大B细胞淋巴瘤(large B cell lymphoma,LBC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亚型。ALK抑制剂正在尝试用于治疗复发和难治性ALK+LBCL患者。大多数ALK阳性肿瘤患者对克唑替尼(crizotinib)有效,但大部分病例最终在约一年后产生
学位
目的: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逐步上升;此外,在积极治疗和优质护理的帮助下,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寿命延长,导致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措施有限,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准确的识别、预测与干预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本课题旨在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外泌体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同时探索外泌体
学位
第一部分MFN2在小鼠雄性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研究【目的】研究MFN2在小鼠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利用RT-q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方法对MFN2在小鼠不同器官及睾丸生殖细胞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MFN2在心脏、大脑、卵巢组织中表达较高,在睾丸组织中优势表达。MFN2在睾丸各级生殖细胞中均由表达,其中以粗线期精母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圆形精子中次之。【结论】
学位
第一部分心肌梗死后miR-130a表达水平下调并促进了心肌纤维化目的:探究在心肌梗死后的心脏组织中,心肌纤维化的各项指标情况以及miR-130a和ACVR1b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成年C57BL/6小鼠分两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手术以制造MI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Sham组(假手术组,麻醉插管开胸后在相同位置只穿线不结扎)。术后两周,取出两组小鼠心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变化,Masson染色观
学位
目的:肥胖是多种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通过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形成两种方式发生。促进皮下脂肪细胞募集和脂肪细胞形成,而非细胞体积增大对肥胖及其相关代谢并发症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脂肪细胞形成受到线粒体及其相关分子的精密调节,核编码蛋白NADH脱氢酶(泛醌)Fe-S蛋白4(Ndufs4)是线粒体复合物I的辅助亚基,参与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功能调节,但是在脂肪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