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赵光鸣小说中的边疆书写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光鸣是当代西部文坛独具特色的作家,赵光鸣小说以其独特关照对象而被誉为“西部流浪汉小说的扛鼎作家”。赵光鸣小说以边地新疆为主要书写空间,以边疆底层人群为主要书写对象,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描述了独特雄浑的边疆世界的诸多层面。赵光鸣小说作品主要涵盖边疆都市流浪汉生活、边疆庄户人家乡野村俗及边疆边关地区历史事件人物传奇这三方面题材。无一例外的是各种“流浪汉”形象始终贯穿于每一种题材的作品里,“流浪汉”“在路上”的独特精神形态也是他的作品始终关照的核心内容。现有关于赵光鸣作品的研究绝大多数只关注于赵光鸣流浪汉小说作品研究,将赵光鸣小说归于流浪汉小说流派,以流浪汉小说特点剖析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鲜有提及赵光鸣描写新疆本土庄户人家的乡土小说作品和边关传奇等历史题材作品的研究,因此本论文从赵光鸣小说作品入手,在研究流浪汉小说同时,兼及探讨赵光鸣边疆农村题材小说和边疆历史题材小说,以期更全面的论述赵光鸣小说作品中的浓郁的边疆特色,因此论文分为五部分进行分析阐述:一、概述边疆及边疆书写的内涵和外延,概述赵光鸣小说作品中的三种作品题材类型,进而论述赵光鸣小说作品中所体现的边疆书写的内容。二、在边疆书写这一母题下,分析赵光鸣流浪汉题材小说中独特的流浪汉人物群像,论述流浪汉小说深沉的哲学内涵及底层意识。三、讨论文化地理意义上的边疆书写,重点分析赵光鸣边疆农村题材作品中的村庄叙事,全面解读其作品中塑造的文学村庄所蕴含的村庄智慧,通过对村庄男女、村庄外来楔入者及村庄文化、民俗的剖析,论述文学村庄隐秘着的生机和人文情怀。四、本部分以赵光鸣长篇边关历史题材小说为背书,分析赵光鸣边关历史题材小说的宏大叙事和史诗品格。
其他文献
骨质疏松椎体脱矿化模型为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方向,利用脱钙液可与椎体中钙质结合,导致钙质流失、骨矿含量下降,从而使得椎体标本的骨密度下降,同时出现与体内骨
达斡尔族文学在其民族性的口头文学基础上形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达斡尔族道德理想的再现,在这些作品中,该民族所独有的心理和价值观得以显现,也呈现出独特的风俗。在当代
就汉语的句法结构而言,主语一般在动词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主语和宾语一般不可以直接易位,具有相对的固定性。然而,汉语中却存在一种主语与宾语可以互易的句式,如“桌子上放书营(?
从古至今,意境美一直都是工笔人物画创作的灵魂。一幅好的工笔画创作,其意境之美既是画家内心情感的写照,也是画家思想的交融。意境的形成,是从触景生情到寓情于景,最后达到
孙犁作为解放区代表作家,能够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是难能可贵的。在他前期(建国以前)的小说中,不难发现京派文学的影子,《孙犁传》中也提到孙犁早年时期喜欢阅读《大公报》。这一线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想要在休息时间里收听一段广播节目已经成为一种奢求。文章将介绍一种应用ISD4004语音芯片设计的定时自动录音播放系统,实现了
在我国深化医疗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医保总额控制是其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医保总额控制过程中的核心实践问题,包括医疗监管机制不健全、相关配套设施未落实到位等,针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由异族统治中原的时代,而统治者蒙古族及成吉思汗等统治者个人的特殊性造就了当时环境下特殊的汉人群体。元代汉人群体的夷夏观、历史生存环境反映在其文
<正>杜甫,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一生作诗三千多首)。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期刊
论文绪论部分简述刘将孙的生平经历、作品流传。通过时人对其人其文的高度评价,彰显他在当时文坛的重要地位,以及现当代学者对其文学思想的关注和赞赏,凸显其文学思想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