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柔性微腔器件和顶发射器件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顶发射发光二极管由于在平板显示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广泛研究。高性能聚合物顶发射发光器件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开发出新型有着特异性能的电子或空穴注入材料,一方面需要在器件结构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目前,顶发射器件的研究重点主要是放在改善阴极、阳极及器件衬底等方面。本文主要目的是在深入研究水/醇溶性电子注入材料性能的基础上,首次把其应用到倒置顶发射器件结构作为电子注入层,最终实现高亮度、高效率和色纯度优异的聚合物顶发射发光二极管。 水/醇溶性共轭聚合物发光材料是目前研究发光材料和生物传感器的一个新方向。我们发现水/醇溶性芴与含硫窄带隙共聚物及水/醇溶性芴与含硒窄带隙共聚物这类发光材料,在器件结构上可以不采用一般的低功函数金属(如钙,钡等)作阴极,而直接采用一般稳定的高功函数金属(如铝,金等)阴极,就可以实现高效的底发射器件发光性能。类似的以这类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以普通的发光材料作为发光层,其底发射器件发光性能可与它的钡阴极器件相比拟。研究表明这类材料所含的胺基或季铵盐基团在电极界面处和高功函数金属阴极相互作用,能有效的降低了器件的电子注入势垒,由此大大提高了器件性能。在此基础上,我们首次利用这类电子注入材料作为顶发射器件的电子注入层来提高高功函数铝金属衬底阴极的电子注入,以一般常用的三色发光材料作发光层,以半透明金金属作阳极和光出射层,实现了高效的顶发射器件。由于这种顶发射结构是阴极在下,阳极在上的倒置结构,因此在应用上这种倒置结构能与一般的不定形n硅衬底较好的匹配,降低了对衬底材料的要求,结构上具有新颖性。并且这类电子传输层和一般的发光材料是不互溶的,因此器件成膜性好,制作工艺简单。 微腔所具有的各种现象其本质在于微腔可以对光子起到限域作用。由于微腔具有低阈值和强方向性,容易实现大面积光互连耦合,所以有关微腔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有机材料由于边带振动和跃迁的非均匀展宽,它的发光光谱一般都很宽,而采用微腔结构,不但可以提高发光色纯度,还可以控制发光波长。本论文首次报道了利用3M公司生产的全有机柔性DBR作为微腔器件的反馈面,应用导电聚苯胺作阳极和多种红色和绿色发光材料作发光层,成功制成了多色全有机柔性电致微腔器件。与普通无机DBR制成的电致微腔器件相比,柔性微腔器件在光谱窄化,峰值波长变化,量子效率等方面可以与其相比拟。这类柔性微腔器件的光谱半高宽最窄化可以到达8 nm,我们也研究了其一系列腔量子电动力学效应。 为了提高芴与含硫窄带隙红光共聚物的发光性能,我们通过三元共聚的方法,在主链共聚上对空穴传输有利的空穴单元。研究了这类第三单元、阳极和阴极材料对三元饱和红色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三单体能有效的调节器件中空穴和电子的平衡,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为以后材料合成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其他文献
氧化锌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已被广泛地用于气敏、压敏、催化、光电器件等领域。氧化锌超微粉体具有普通氧化锌材料无法比拟的特性和用途,在陶瓷、电子、光学、化工及生物等许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活用能有了进一步的要求。传统的生活用能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和煤,然而农林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常常非常低下,燃烧存在大量的浪费,并且
本文旨在为下降管式热解液化装置内生物质颗粒、陶瓷球颗粒及二者混合颗粒的流动特性提供理论支持以优化其设计.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PⅣ测试的要求设计制造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创作者直接对接受众的“自出版”模式打破了传统出版模式,在出版领域开拓市场.“自出版”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例如当前我国尚未形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为秸秆的能源化和规模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挤压成型前需要将秸秆粉碎至20mm以下,干燥至含水率15%以下以保证成型燃料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