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抑价是一种在资本市场中广泛存在的异常现象,无论是新兴证券市场,还是成熟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新股在上市首日的初始收益率都显著为正,即存在IPO抑价现象。我国新股市场不仅存在这一异象,而且抑价幅度非常高,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基于严格的发行管制,研究者普遍认为引起高抑价的原因是发行定价偏低。但随着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及股改的完成,在全流通发行及询价制的背景下,发行定价过低可能已不是引起抑价的主要原因。本文首先从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两个角度分析了抑价形成的机理,并探讨了抑价与后市表现的关系,提出新股的价格行为模式。随后以2006-2008年间在A股上市的246家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有关因素与抑价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投机和乐观情绪能够较好的解释抑价。利用随机前沿方法,本文对全流通后发行的187只新股进行了定价效率检验,结果表明发行价仍存在低估,但一级市场的抑价幅度并不大。对IPO后市表现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一级市场抑价和二级市场溢价形成机理分析的合理性,以发行价格购买新股的投资者长期异常收益始终为正,而以首日收盘价购买新股的投资者长期异常收益显著为负,IPO后市异常收益与抑价显著负相关。对后市表现的横截面分析确定了后市弱势现象出现在各种规模和各个行业的IPO中,并非个别现象。从总体上看,我国新股的发行价被低估,上市首日价格由于投资者的投机和狂热而高估,抑价主要来自于二级市场,其后伴随着价值回归,新股呈现出后市弱势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