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锋勾针配合毫针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时的临床疗效,并对该疗法进行疗效评价。方法:选取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针灸三科及临县人民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的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57例,将该57例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毫针组、锋勾针组、综合组(后三组分别脱落1例)每组18例,在三组治疗前都用磁圆梅针循三阳经在头部的循行部位,颈夹脊进行敲打,每次20分钟,一周三次。综合组:采用锋勾针勾割患侧头维、率谷、悬颅、风池、百会、印堂、阿是穴,隔日起在相同穴位进行毫针针刺,一周做一次锋勾针和四次毫针治疗,一周为一个疗程;毫针组:取穴与综合组一致,一周5次,一周为一个疗程;锋勾针组:取穴与综合组一致,一周1次,一周为一个疗程。通过观察无先兆偏头痛在治疗前、后患者的偏头痛疼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VAS评分等方面评分的降低情况来评定三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统计随访情况并比较各组的复发率,进而比较三组的预后情况。结果:1.治疗3周后,毫针组、锋勾针组和综合治疗组患者的头痛积分均有了显著下降,而且每一组患者治疗后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了显著下降(p<0.001)。2.统计处理结果进一步表明:三组治疗手段在无先兆偏头痛疼痛程度评分下降方面有显著差异(?2=20.212,p<0.001),并且经过多重比较进一步发现综合组与锋勾针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毫针组与综合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毫针组与锋勾针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33),说明综合组在止痛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个组,毫针组与锋勾针组在止痛方面效果相当。3.三组治疗手段在偏头痛发作次数评分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2=8.958,p=0.011),并且经过多重比较进一步发现综合组与锋勾针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毫针组与综合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毫针组与锋勾针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533),说明综合组在改善偏头痛发作次数方面优于其他两个组,毫针组与锋勾针组无显著差异。4.经治疗后三组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在持续时间评分及伴随症状评分的降低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三组在降低无先兆性偏头痛发作的时间、减少伴随症状方面均有效且组间在这一效果上没有差别。5.初次偏头痛疼痛程度评估时,观察综合组、毫针组、锋勾针组VAS评分(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下降值分别为3.68±1.67,3.78±1.43,3.25±1.21,经过多重比较,综合组、毫针组在VAS评分降低方面效果优于锋勾针组。结论:综合组、毫针组、锋勾针组在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时均有显著的疗效,都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但是综合组在改善患者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在缓解无先兆偏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程度方面三组差别不大,但是均有显著疗效;在有效性方面,综合组、毫针组和锋勾针组均疗效显著,但综合组在显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毫针组优于锋勾针组和综合组,锋勾针组、综合组安全性良好;1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发现综合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锋勾针组和毫针组;综上所述,锋勾针配合毫针疗法在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方面效速且优、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