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双季稻低温灾害风险分析与预测预警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qs656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南方双季稻种植区708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双季稻低温灾害发生等级的气象行业标准,通过各气象站低温灾害发生次数倾向率的计算,揭示了近50年双季稻低温灾害发生趋势的地理分布特征。采用信息扩散法,综合考虑各等级低温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发生强度,构建了各气象站双季稻低温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揭示了近50年双季稻低温灾害发生风险的地理分布特征。基于1960-2010年74项大气环流特征量资料、采用因子膨化、相关性分析法,建立了双季稻低温灾害高风险区、增加趋势区、低风险和减少趋势区历年第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河北省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动力厂热电化学制水控制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PID控制技术以及人机接口技术在化学制水领域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介绍了化学制水系统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要求,同时论述了化学制水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选型、网络配置以及监控系统组态、软件设计等内容。(2)针对现有化学制水处理设备的特点,本文在进行化学制水系统自
学位
随着IEC61850标准在智能变电站内的深入应用,能够承载海量数据的数字通讯网络替代了传统的电缆接线方式。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方式由常规变电站内电缆传输的电信号转变为光纤传输的数字信号,原来“看得见、摸得着”的采样值输入和跳闸输出的端子连接,变成了基于网络传输的SV/GOOSE(sample value/Generic Object Oriented Substation Events)数字信号。智
学位
随着电动汽车和各种新型便携式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较高的工作电压和无记忆性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使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大多基于昂贵的、不可再生的过渡金属无机化合物。此外,合成和回收无机化合物时需高温,会释放出大量的CO2,污染环境。当前,以有机化合物为基础的电极材料很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有机材料重量轻,灵活性好,自然资源丰富,以及低污染。通过使用有机化合物来发展可
学位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推进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遗留系统和新系统不能很好互联而造成许多“信息孤岛”。信息一体化是智能电网的实质性要求,将各种相互孤立的应用系统集成到统一的平台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工作。IEC61970标准为智能电网信息集成提供了统一的电力系统模型,REST架构风格的Web Service作为CIS接口的技术映射将在性能上和效率上得到极大的提升,为电力系统信息整合开辟了
学位
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式保护监控装置作为变电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着网络化、智能化以及保护监控一体化、数据通信一体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式保护监控装置的现场应用不但能够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提高供电质量和运行效率,为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优质的电力保障;而且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运行数据,准确地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正确地和可靠地发出动作指令切除故障,减少了运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保证人
学位
和声搜索算法(Harmony Search,HS)是一类新的元启发式算法,该算法通过模仿音乐家凭借音乐记忆和音乐音符的调节获得美妙的音乐过程来推进种群进化进而获得最优解。和声搜索算法因其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优化领域。电力经济负荷分配(Economic Load Dispatch problem,ELD)是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调度中一类典型的优化问题,其目的是在满足负荷和运行约
学位
磁性液体是以其特有的磁流变效应而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机械、航天、化工、电子、冶金、能源、医疗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制备适用于磁性液体的铁氮化合物,以及铁氮化合物磁性液体的磁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高频热等离子体法制备铁氮化合物进行了初步探索。首先采用Fe2O3和还原铁粉为原料对制备Fe4N粉体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温度、气氛、反应时间等相关工艺参数的研究发现,以Fe2O3和还原铁粉这两种不
学位
本课题针对变电站复杂的环境及特殊要求,进行巡检机器人UWB无线定位算法和导航控制系统的研究。机器人可靠巡检定位与导航精度是关键,为提高巡检机器人精度,本文搭建机器人系统,并提出测距滤波、定位与导航算法。根据变电站对巡检机器人系统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机器人系统,包括网络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检测系统以及定位与导航系统。研究了非视距的无线定位算法,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型的改进算法以及残差加权的KNN定位算法
学位
农业气象灾害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是防灾减灾、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科研方向。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双季早稻种植区,年产量占全国早稻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该区域地处我国中部,水热资源相对充足,但季节分布不均,春季常回温不稳,夏季高温频发,使双季早稻在生长季受冷害和热害危害,影响粮食产量。因此开展双季早稻冷害、热害风险研究对水稻生产管理、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中下游
学位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十分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但该区域经常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使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影响。本文利用遥感作物模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害对一季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利用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提取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季稻种植面积,作为空间产量展示的基础;其次利用农业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建立的关系式对已有的遥感作物模型进行了修改;再次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了长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