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是专性吸血的外寄生节肢动物,隶属于硬蜱科血蜱属,是多种病原菌的重要传播媒介。该蜱主要分布在前苏联、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的多省区如吉林、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和四川等地均有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四川地区陆续暴发了多次嗜群血蜱虫害,对农业和人畜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该蜱一年至少可繁殖2代,与长角血蜱相似。蜱的共生菌与蜱的发育和繁殖等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但尚未对这一类群的共生菌进行研究。首先,本文通过构建细菌16S rRNA基因文库和PCR-RFLP技术分析嗜群血蜱体内的微生物多样性。发现Coxiella-like(CLS-Hc)共生菌,其与进化关系最近的物种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7%。在嗜群血蜱中未检测到Rickettsia-like、Arsenophonus-like、Francisella-like和Wolbachia等其他已报道的蜱类共生菌。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CLS-Hc的结构形态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与已报道的Coxiella-like共生菌的形态结构一致。其次,设计嗜群血蜱共生菌CLS-Hc的特异性引物,通过诊断PCR检测CLS-Hc的感染率、垂直传递性和感染位点。感染率检测结果:CLS-Hc在实验室种群的雌蜱和雄蜱中的感染率均为100%;垂直传递性检测结果:CLS-Hc在卵、幼蜱、若蜱、成蜱(雌蜱、雄蜱)及F1代卵中均有存在,说明CLS-Hc在嗜群血蜱中可垂直传递。感染位点检测结果表明CLS-Hc特异性感染嗜群血蜱的卵巢和马氏管,说明CLS-Hc在嗜群血蜱中的感染具有组织特异性。最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共生菌CLS-Hc的数量动态,探究共生菌与嗜群血蜱发育的关系。结果显示:CLS-Hc在卵中密度最大,若蜱中密度最小,在成蜱中密度又有小幅增加;CLS-Hc在若蜱饱血前后变化明显,饱血期密度显著高于饥饿期;在卵巢中,CLS-Hc密度在饱血后1天密度最低,2天时密度达到最高,此后保持在较低水平;在马氏管中,密度整体呈现由高到低的趋势,饱血后1天密度最高,到第7天密度降至最低。因此,初步推测CLS-Hc可能与嗜群血蜱的某些生命过程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