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有效假说被提出后即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层出不穷的市场异象被学者们相继发现,并不断对市场有效假说发起挑战。月份效应是市场异象的典型代表,其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大股票市场中。以美国股票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市场表现出一月效应,在其他市场中因具体情况不同,月份效应的表现也有所差异。中国股票市场中是否存在显著的月份效应,如果存在其表现又是如何,对于这些问题学者们持有不同看法,至今未达成共识。月份效应理论生命力极强,无论是在市场分析还是在投资策略的选择中应用都非常广泛,是证券分析师和股民们热议的话题。遗憾的是,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充斥着各式各样“月份效应”,这些说法大多又缺乏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给投资者造成了许多困扰。中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以往研究中又存在样本量不足、回归方法拟合度较差等问题,使得结论的可信度较低。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文选取了2000年1月至2018年6月之间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以及申银万国规模指数和行业指数为研究样本,引入基于广义误差分布的EGARCH-M模型,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样本维度两个不同的视角对月份效应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文通过滚动样本回归发现,不同样本期内月份效应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说明随着市场环境和法规政策的变化,月份效应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通过样本分类检验发现,月份效应也会因市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别,说明月份效应只在某类特定样本中成立。因此我们只能立足现有数据,得出有限结论。从整体上看,中国股市存在较为显著的二月效应和六月效应,二月份主要受到春节前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和节后市场资金面宽松的影响,使得投资组合大概率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在季节因素、假期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六月份股票市场下行趋势明显,较其他月份更容易出现投资亏损。除此之外,在行业因素的影响下,不同行业股票往往表现出一些具有行业特点的月份效应。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时间和样本两个维度,从交易市场、公司规模、行业分类三个不同角度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现阶段从整体上来看,中国股市表现出较为显著的二月效应和六月效应。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加之在这些特殊月份中指数收益率偏低、风险较大,所以该效应不适宜作为投资策略。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还需从提高投资者素质、加强市场监管和优化市场结构等方面来逐步提高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在下一步研究中,应该密切关注样本的全面性和实时性,跟进最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追踪月份效应在细分市场中的表现,描绘月份效应在证券市场中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