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互作对间作大豆和玉米根际微生态特性的影响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jl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科与禾本科间作是最常见的间作模式组合之一。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对光、热、水等资源的充分利用,地下部根系的改变以及根系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方面。当前间作的研究重点开始转移到对作物根际微生态特性的探索,这对于深入了解间作优势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间作在解决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相对增长过快的人口造成粮食短缺和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间作根际微生态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研究通过设计3个分隔处理:无隔膜处理(No barrier,NB.即大豆和玉米地下部根系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尼龙网分隔处理(Mesh barrier,MB.大豆和玉米地下部根系不能直接接触,但根际的水分和养分等物质可以相互传递)、塑料膜分隔处理(Polythene film barrier,PB.大豆和玉米地下部根系无交互作用)和单作(Monoculture)。来研究种间相互作用对大豆/玉米根际微生态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考察了玉米和大豆的光合作用、SPAD值和产量,以及根际土壤的生理生化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并通过BIOLOG和T-RFLP技术检测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如下:1.在预试验确定的玉米/大豆株行比为2:3条件下,三种根际阻断处理即无隔、网隔和塑料隔的LER为1.39、1.13和0.98,说明种间根系互作对间作作物系统生产力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相对于单作处理,无隔处理下的大豆和玉米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增加20.49%和22.72%,相对叶绿素含量分别极显著提高9.65%和10.36%,产量分别提高39.15%和61.02%,同时塑料隔条件下大豆和玉米分别与单作无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断出,大豆和玉米间作时,能够通过提高对光合作用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间作中两种作物的产量。说明大豆和玉米间作的产量优势,是由于其根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2.在无隔处理下大豆和玉米的速效氮的含量比单作处理下显著提高6.22%和5.10%,玉米速效磷的含量提高96.18%,土壤与磷元素代谢相关的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其中无隔大豆和玉米的酸性磷酸单酯酶活分别提高18.52%和21.00%,塑料隔处理与单作处理无显著差异性。由此得出结论,种间根系的相互作用对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土壤酶的活性起到促进作用,优化了土壤的肥力状况。3.无隔处理和网隔处理下大豆和玉米的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BIOLOG培养根际微生物的结果显示,不同处理中微生物对相关底物的利用情况也发生变化。与单作处理相比,无隔大豆和玉米对胺类物质利用率极显著地提高了 169.65%和10.18%,网隔也分别极显著地提高了61.27%和60.47%。表明两种作物根系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根系分泌物的交流提高了间作大豆和玉米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4.通过对T-RFs片段的结果分析可知:与塑料隔处理相比,无隔处理的大豆和玉米根际土的中变形菌门所占比例显著减少了 3 1.40%和27.78%,而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门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了 106.95%和51.95%,厚壁菌门显著增加17.46%和71.34%。得出结论:根系的充分接触是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发生以上变化的主要因素。间作下种间的相互作用对变形菌门的细菌具有抑制作用,但促进了革兰氏阳性菌,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生长,从而影响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结构和组成。综上所述,大豆和玉米在间作栽培能够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间作作物地下部分的充分接触以及根系分泌物的交流,改善了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代电力技术革命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提升变电站智能化安全管控水平,尤其是对人员安全违规行为的及时发现,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变电站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大量视频图像数据,为基于视频图像开展变电站安全违规行为识别研究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详细分析了变电站安全违规行为识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较为统一的安全违规行为识别算法框架,其特点是兼顾算法
学位
电力工业的发展是以电机制造业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对于有用功的迫切需求,促使电动机的单机容量日益增大,电磁负荷和热负荷也随之升高,直接影响了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工作寿命。
凸极同步电动机以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效率较高和功率因数高等优点正高速发展,已经在工业生产的相关领域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当前,通风冷却问题在电机研究中是一个亟待解决
光流估计技术通过过对三维空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来计算物体的近似运动,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重要、最基础的研究之一,被广泛应用在视觉监控、机器人导航、图像超分辨率、流体力学测量、双目视差估计等任务中。虽然光流算法应用广泛,但其计算复杂度高、实时性差,这一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光流算法的实用性,尤其是在嵌入式应用中。在视差估计问题中,传统的基于局部匹配的视差估计方法匹配精度相对较低且严重依赖于纹理特征,在弱
折射率作为一项与液体浓度成分以及光学性能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其精确测量在多种领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液体的折射率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其同时受到温度等多方面参数的影响。在实际折射率测量过程中,温度也成为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双参数传感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之一。近年来,已经有很多种双参数传感器被提出,而其中基于干涉原理的更是主流存在,主要在于多模干涉(multi-mode interfere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创新,国有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现代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体系被引入并逐步建立健全,有效激发了银行分支机构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但从实际工作中,不少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着绩效管理流于形式、轮流坐庄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支机构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样作为内设部门,负责业务发展的前台部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可使用的量化考核指标相对较多,因此绩效考核的难度
本文以贵州省的大竹园铝土矿作为工程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矿区29勘探线的矿体ZK2901-ZK2904中开挖巷道进行支护方案分析,同时对于来自地质报告的岩石力学参数进行折减,并将其作为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支护、喷射混凝土、加锚、锚喷四种方案展开分析和研究,其主要分析研究如下:(1)对巷道支护理论进行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了解其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总结给本文提供了一定的
XLPE绝缘电力电缆因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在电网系统中已被普遍采用。在长期投运过程中,绝缘的水树老化一直是影响其寿命的重要因素。因此,为确保电网能够安全、稳定运行,避
电缆是电力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安全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可靠运行。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电缆绝缘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监测手段。本文针对长距离电缆绝缘的监
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交通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例如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发、汽车尾气排放等,业界公认能够解决当前问题的技术为智能交通,它是伴随着5G、物联网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兴起而被提出的,通过提升的网络传输速率和稳定的传感器功能,使得越来越多的数据变成解决问题的核心,通过历史数据获取隐藏的规律进行交通避障、路径规划、路由优化等。本文利用交通传感器采集到的交通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