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氏囊结构发育与雏鸡对IBDV易感性关系及大蒜合剂抗IBDV作用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引起的一种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3-12周龄的雏鸡,其特征性病变为法氏囊肿大、水肿、充血、出血,B淋巴细胞大量消耗,法氏囊发育不良,并且会引起严重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抑制,继而引起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机体对其它病原体的易感性,并且耐过鸡往往发育不良,消瘦,贫血生长缓慢,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抗病毒治疗仅通过抑制病毒功能但不影响宿主细胞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寻找既可直接杀死病毒而不伤及机体组织,又可调动免疫防御系统的积极性,激发机体的主动免疫机制,增强免疫力,通过主动防御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意义非凡。大蒜作为食物和药物已有多年历史,且长期适量食用不会对机体造成危害。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剖检观察、脏器指数测定、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ELISA、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技术,通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体内试验模型的优化,大蒜合剂对小鼠的药效学试验,及中药大蒜合剂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进行研究,观察大蒜合剂是否能够预防和解除I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以期为中药饲料添加剂或预防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传染性法氏囊病体内试验模型的筛选雏鸡对IBDV的易感性与法氏囊的发育状况有关,囊小结髓质内IgM+B淋巴细胞数量多、IgA+B淋巴细胞数量少、皮质髓质分界处的滤泡间上皮及上皮下基膜的完整性破坏是IBDV易感的有利因素。新出雏雏鸡囊小结基膜完整、IgM+B淋巴细胞数量少,滴眼感染IBDV不易侵犯髓质;随着日龄的增大,IgM+B淋巴细胞数量多,皮髓交界处基膜不完整,上皮细胞层细胞间出现间隙,雏鸡对IBDV变得易感;6周龄后髓质中IgM+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同时IgA+B淋巴细胞数量多,雏鸡对IBDV的易感性又变差。且2,3,4,5,6周龄雏鸡分别在200 BID50剂量下点眼感染IBDV BC6/85株时,3周龄自来航鸡对IBDV的易感性较其余周龄更为敏感,适宜做为中药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体内试验模型。2.大蒜合剂的药效试验口服20 mg/kg以内剂量的大蒜合剂能抑制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单核细胞的活化比率:免疫抑制后,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上升,单核细胞的活化比率下降,此时口服大蒜合剂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单核细胞的活化比率上升。3.大蒜合剂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疗效试验饮水口服5 mg/kg大蒜合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法氏囊内病毒载量,对法氏囊淋巴小结保护作用较好,提高法氏囊内损伤后细胞重新入驻的比例并有效减轻法氏囊内B淋巴细胞消耗,促进法氏囊、胸腺修复;促进机体产生高水平抗体进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上调法氏囊内IFN-γ的含量进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诱导法氏囊内淋巴细胞凋亡,使IBDV靶细胞减少,抑制细胞内病毒的复制和增殖。综上所述,饮水口服5 mg/kg大蒜合剂对IBDV BC6/85毒株引起的机体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和乳房重建术体位及护理内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对24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即行乳房重建患者的体位及护理内容进行总结观察。结果 2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思想政治建设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中具有"生命线"的时代意蕴,加强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紧迫性。针对目前思想政治建设在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人才队伍
针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快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重组的现状,讨论了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和高等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的两大任务;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是高等
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集健身、技击、艺术于一体的太极拳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着独特的功能,能增强其民族意识,激发其爱国情感,陶冶其情
采用先进的LNM激光雨滴谱探测仪,连续不间断观测北京密云水库周边山区2006年8月—2007年1月的降水过程;结合以往研究雨滴所采用的方法和成果,从降雨产生能量的机理入手,观测
目的了解碘伏对结核杆菌标准株和耐多药株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结果舍有效碘250mg/L作用3min、500mg/L作用1min对H37Rv杀灭对数值〉400;500mg/L作用1min对H37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