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渡金属材料储氢的机理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ju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气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希望替代化石能源的一种新型清洁能源燃料。目前,在氢能商业化应用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就是如何安全、有效、经济的储氢。传统储氢方式中的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和固态储氢都不是理想的储氢方式,难以满足未来氢储存的要求。过渡金属元素储氢在氢吸附强度与储氢能力上都表现出了室温储氢的发展潜力,因此,近年来人们做了大量利用过渡金属元素设计高密度储氢材料的研究。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详细研究了单个3d过渡金属原子的氢吸附结构、吸附机制、及过渡金属原子Sc、Ti、V与满壳层过渡金属原子Pd分散在基底(8,0)碳纳米管上的氢吸附情况和氢吸附机制。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详细研究了3d过渡金属原子的氢吸附能力、强度、结构和氢吸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所有3d过渡金属中除Cu与Zn不吸附氢以外,其他的过渡金属元素均能至少吸附8个氢分子,且吸附8个氢分子的稳定结构很相似。这些有趣的氢吸附结构的出现是由于过渡金属元素的氢吸附机制决定的。因为:(i)过渡金属元素的氢吸附结构是由过渡金属元素吸附氢后占据在d轨道的电子排布决定,氢分子分布在金属原子电荷密度分布较少的区域。因此,d轨道的电子排布不仅影响其吸附结构,而且决定了该元素的氢吸附能力。(ii)过渡金属元素的氢吸附能主要由静电吸附决定。该静电吸附是由于过渡金属原子吸附氢后,其4s→3d电荷转移,从而在金属元素周围形成了较大的极化静电场,导致氢分子的极化吸附。同时吸附的氢分子在极化电场作用下形成的超分子结构,使H2-H2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降低了金属对氢分子的吸附能。通过过渡金属单原子氢吸附的研究表明,早期过渡金属元素Sc,Ti,V具有非凡的氢吸附能力。而碳纳米管具有独特优越的性质,可作为分散衬底材料。作为示例,我们研究了Sc,Ti,V分散在(8,0)碳纳米管上的氢吸附能力。正如我们预测的一样,由于空间结构的影响,Sc,Ti,V/(8,0)SWCNT可吸附4个氢分子。如果Sc,Ti,V原子均匀分散在(8,0)SWCNT上,其储氢重量比可达8.00 wt.%,且吸附能(约–0.54 eV)在室温储氢范围内。这些计算结果表明:Sc、Ti、V与SWCNT复合体系都是一种非常优越的储氢材料,这为我们设计储氢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我们还探讨了满壳层Pd原子分散在SWCNT上的氢吸附。单个Pd原子附着在SWCNT上,最多能吸附2个氢分子。如果Pd均匀分散在SWCNT上,其储氢重量比为2.88 wt.%。该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能很好的相符,有力的佐证了我们计算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本文中的辐照加速器是S波段的电子直线加速器,注入功率27kW,束流能量为1MeV。在其高频低电平(LLRF)控制系统中,超导腔工作频率为2856MHz。如今辐照加速器在农业以及食品加工
信息网络传播权是著作权人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问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网络用户和信息服务提供者的传播行为会
针对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瑶族自治县养生旅游资源开发状况,综合比较现有的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并提出相关创新发展策略。研究将为巴马县以全域旅游发展助推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和乡
分析了广西木薯发展风光互补提水灌溉的可行性,阐述风光互补提水灌溉系统的组成。通过在南宁市明阳的木薯风光互补提水灌溉典型案例中的应用分析,对比了其与电网供电提水灌溉
目的 探讨PTEN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60例乳腺癌和18例乳腺小叶增生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PTEN 、Surv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起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新房的装修到入住,室内环境的污染问题就一直存在并时刻影响着人类健康,而市面上相关的监控系统还较少,因此进行
G蛋白调节子(regulators of G protein signaling,RGS)通过上调G蛋白α亚基的GTP酶活性,促进G蛋白α亚基和βγ亚基的结合,从而负调节Gα亚基的活性。Sst2是最早发现的存在于低等
模拟羊草种子自然埋藏深度状况,设计了0、1、2和3cm共4种沙埋深度实验,研究了其出苗率及幼苗生长对沙埋深度的响应。结果表明,羊草种子出苗率随埋深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cm时出苗率
无水氟化氢是铀转化生产的必备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电解制氟及氢氟化生产,由于其特殊理化性质,确保安全储送是保证人员与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为了减少无水氟化氢泄露事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