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电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市场化;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迅速增长,导致发电能力增长较快,加之电力需求增速的放缓,电力供需逐渐平衡,发电市场已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买方市场,全国发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显著下降;电力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超过电力设备制造的生产能力,使得电力设备供应紧张,加之制造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电力设备价格不断攀升;煤炭是火力发电生产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受资源、运力及国际能源价格持续攀升等多重因素影响,电煤供需形势持续紧张,煤价不断上涨,而相关的“煤电联动”政策由于政府要考虑CPI指数等诸多因素,联动不及时,即使联动,发电企业也要自行消化大部分的成本;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对发电企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技术改造、环保设施使发电企业的成本进一步加大;火力发电产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必须打破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树立成本领先的战略意识,逐渐成为各发电企业的共识。而目前我国发电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已不能满足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面对发电企业的成本管理的不足,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被引入我国发电企业。ABC的应用由最初的美国、日本迅速向其它国家扩展,由最初的制造行业扩展到电力、金融、邮政和医疗等行业;我国许多高科技企业、先进制造企业、医院、邮政、保险、电信、高校等盈利及非盈利组织已正在试行或已经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甚至在中小型企业也有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案例。作业成本法从概念的提出,理论体系的建立,到实际应用于企业,其理论体系发展到现在已基本成熟,在实践中也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其在国内外企业的广泛而成熟的应用为电力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信心和经验。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资源、作业、成本对象和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成本管理(ABM)是作业成本计算的延伸与升华,是基于ABC基础之上的新型的管理决策支持方法,它充分利用ABC提供的成本信息分析作业如何给企业、产品和客户带来价值,同时做出理性的管理决策。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比较的主要优势:为企业的业务产品提供更加准确详细的成本信息,进行业绩评价,加强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控制,进行合理的价格制定。作业成本法及作业成本管理项目实施主要有四大步骤,第一步前期准备,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收集作业信息、确定管理重点;第二步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第三步作业成本模型设计,主要有建立资源库、建立作业库、成本对象设计、成本动因设计、确定作业成本计算过程五个环节;第四步对通过ABC取得的数据进行作业成本分析。本文以发电企业为实例详细阐述作业成本法项目实施与应用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