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皇冠李果实糖酸品质关键基因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suojianpku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李(Prunus salicina L.)是一种原产于中国且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重要核果类果树。因其适应性广、品种多样、营养价值高和抗氧化活性物质丰富等深受果农和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不同品种果实风味品质差异大,尤其果实偏酸,商品价值低等问题严重影响果实商品价值。‘皇冠李’是福建省审定良种[闽S-SV-PS-009-2018],深入挖掘皇冠李果实糖酸品质形成的关键基因,对解析其转录调控机制,以及李果实糖酸品质调控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皇冠李果实为材料,分别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技术检测并分析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的变化;借助Illumina Hi-seq2500平台,对幼果期(DAF 6 d)、绿果期(18 d)、转色期(47 d)和成熟期(63 d)等4个时期果实进行RNA-seq测序分析,筛选调控果实糖酸形成的关键基因,分析鉴定关键的结构基因、转运蛋白基因和转录因子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对李果实糖酸品质的调控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皇冠李果实发育中后期(绿果期到成熟期)为糖酸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皇冠李果实中共检测了8种有机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琥珀酸、草酸和富马酸;有机酸含量呈‘Z’字型波动,但总体较为稳定;其中苹果酸为各时期果实中主要有机酸组分,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成熟期苹果酸含量达到峰值,为1.89mg·g-1(FW),占总酸的88.28%。皇冠李果实中共检测了四种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山梨醇糖和蔗糖;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显著积累;成熟果实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含量分别为16.22 mg·g-1(FW)和7.24 mg·g-1(FW),占总糖的55.88%和24.83%,成熟期果实中几乎不含蔗糖。2.对4个发育时期皇冠李果实建立转录组数据库,得到26547个Unigene,平均序列长度为1683 bp。4个基因文库与梅子(Prunus mume L.)基因组匹配率均在70%以上。利用GO、KEGG和Swiss-Prot数据库对全部Unigene进行注释,53.9%的基因获得注释信息。通过对果实发育中相邻时期数据库的两两比对,即绿果期vs.幼果期、转色期vs.绿果期、成熟期vs.转色期,共检测到758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在果实发育初期(绿果期vs.幼果期)差异表达基因数目最多,共计5424个,其中2748个上调表达,2676个下调表达。随着果实的发育,相邻时期差异表达基因数目逐渐减少,分别为3689个和1690个。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次生代谢(pmum01100)、淀粉蔗糖代谢(pmum00500)、氨基酸生物合成(pmum01230)、苯丙氨酸代谢(pmum00360)和类黄酮生物合成(pmum00941)等品质形成相关途径上。本研究共鉴定到74个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共计1119个转录因子,其中以MYB转录因子最多,占总数的8%(95个)。3.有机酸代谢活动在果实发育初期最为强烈。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共鉴定到参与调控苹果酸代谢的来自7个家族呈差异表达的12个关键基因。推测苹果酸脱氢酶(NADP-ME)基因103340826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103319416促进苹果酸合成;苹果酸通道蛋白(ALMT)基因103329500和103341458主要介导果实发育前期苹果酸的积累;二羧酸转运蛋白(t DT)基因103326982和液泡H+-焦磷酸酶(VHP)基因103341138促进果实发育后期苹果酸积累。基因103341502可能为调控苹果酸含量的关键MYB转录因子之一;基因103320403、103320378、103337666、103335149、103338374、103321763和103320278亦可能为调控果实有机酸积累的关键MYB转录因子。4.可溶性糖代谢活动在果实发育初期表现最为强烈。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共鉴定到参与调控可溶性糖代谢的来自11个家族呈差异表达的17个关键基因。早期干旱响应-6-类似转运子(ERD6L)基因103322904参与调节液泡内外葡萄糖平衡;蔗糖合成酶(SS)基因103333990和山梨醇脱氢酶(SDH)基因103335104促进绿果期果糖积累;SDH基因103335104促进绿果期山梨醇糖的降解;SS基因103333990和磷酸果糖激酶(PFK)103333391促进果实发育前期蔗糖的降解;中性转化酶(NINV)基因103331108亦参与调控果实可溶性糖的积累。b ZIP基因103320133、103320491、103336224、103321334和103335689为调控葡萄糖积累的重要基因;同时基因103321334和103335689亦是调控果实葡萄糖和果糖积累的重要b ZIP转录因子。
其他文献
金催化的二炔环化反应是构建环状分子骨架的高效途径。本论文主要对金催化1,6-二炔在不同溶剂中的选择性环化反应机理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得出了各种可能路径的势能面,结合分子结构分析讨论了决定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对实验现象进行了深入地解释;这些计算研究结果为相关环化反应的机理理解和实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内容:(1)二氯甲烷溶剂中金催化1,6-
光是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的主要气象因子,光质、光强对茶树叶片的形态建成和品质成分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红蓝光对茶树叶片生长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本研究以
近年来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显著提升银行机构盈利能力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稳步繁荣的同时也为银行管理跨行票据带来新的课题;现行票据托管体系中流程规范性不足、票据信息共享互通性差现象格外突出,票据信息利用率不高;实际操作中存在大量暗箱操作因素,不利于银行间交易以及票据业务的有序发展。因此有必要应用先进技术开发银行间票据托管系统解决上述问题。银行间票据托管系统基于Java语言开发,在应用面
声学超表面具备平面、超薄等独特物理特性及对声波的灵活调控能力,在降噪隔振、隐身技术、非接触操控物体等诸多声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带有超疏水特性的声学超表面,其声学调控性能和机理尚无研究报道。本文基于激光刻蚀制备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十字型微沟槽的超疏水声学超表面,通过自主搭建平台测试了其水下声学传播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利用紫外激光器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表面刻蚀十字沟槽图案,然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范围内有近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然而,目前我国某些地区农田土壤的镉(Cd)污染问题较严重,导致水稻籽粒的镉超标。镁(Mg)元素缺乏会引
眼睛是心灵之窗,大脑接受的感知信息有80%都来自视觉,大脑进行高效的认知离不开对视觉信息的精确捕获与正确加工。我们的注意、知觉和记忆等大部分认知活动都是以视觉的形式
不对称方酸染料在近红外区域(650-900 nm)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质,但是由于它们的水溶性差,在水介质中表现出很强的聚集趋势,常常导致荧光淬灭,致使它们在生理环境下对酶的检测和成像受到限制。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多种病理过程中异常高水平地表达,因此实时准确地监测LAP活性和对LAP进行实时成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一种乙二醇低聚体修饰的不对称方酸荧光探针USSQ-Leu,用
理性交换(Rational Exchange,RE)协议通过引入博弈论中―理性参与人‖,解决了传统公平交换协议中公平和效率的矛盾问题,实现了公平性和效率的最优折衷。然而,RE协议还存在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废弃橡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如何处置废旧橡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混凝土中掺入一定的橡胶颗粒,一方面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塑形性能,同时实现
本论文中,自我知识指某个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知识,包括当下的感觉、情绪、信念等。自我知识具有认识论的优先性,相比其他类型的知识,自我知识更加可靠。自我知识的这种特殊性也称为第一人称权威,“我”对自身当下的心理状态享有认识上的特权。自我知识的关键在于第一人称权威如何实现。多利特·巴昂是当代自我知识理论中新表达论的主要代表。其核心理念是:用表达的方式统一认识的不对称性和语义的连续性。这种表达叫做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