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成为集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新型换乘中心,逐渐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换乘方式。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8425)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802205),以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站为参考,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式,研究了在地铁列车和客运专线列车振动作用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各个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硫酸盐侵蚀条件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的列车振动响应特性的变化规律。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的大型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在列车轮对上施加地铁列车和客运专线列车的列车振动荷载和相应速度场的方法,研究了当地铁列车和客运专线列车在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中行驶的过程中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的列车振动动力响应特性。(2)分析了地铁列车在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二层结构行驶的过程中,梁、底板、柱结构的最大主应力、加速度、加速度振级及加速度频谱分布等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的列车振动响应呈现出驶入段、通过段和驶出段的规律。沿地下二层纵向方向,中部交叉结构动响应及损伤最大。同一结构层中,有地铁列车行驶侧的振动响应大于无列车行驶侧。不同结构层中,地下二层振动响应最大,地下一层次之,地下三层最小。地铁列车行驶时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优势频率为30~50Hz。(3)分析了客运专线列车在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三层结构行驶的过程中,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各个结构的最大主应力、加速度、加速度振级及加速度频谱分布。结果表明:沿地下三层纵向方向,综合交通枢纽中部交叉结构的振动响应和损伤最大。不同结构层中,结构的振动响应程度沿着结构高度方向向上逐步减小,地下三层的底板振动响应最大,地下二层底板次之,地下一层底板较小,地下一层顶板最小。地下一层、地下二层和地下三层中部底板结构优势频率为20~50 Hz。(4)基于硫酸盐侵蚀条件下,混凝土结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质量的变化情况,分析到了不同硫酸盐侵蚀时间下,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结构的客运专线列车振动响应特性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