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因其独特的性质,以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金属及其合金的形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目前用于锂产品生产而开采利用的锂资源主要有伟晶岩矿床和卤水矿床,而伟晶岩锂矿中应用最多的是锂辉石,其次为锂云母及透锂长石。本文通过多种现代测试技术对河南卢氏蔡家沟锂辉石进行了矿物学研究,对该区锂辉石形成了系统的认识。通过手标本和薄片观察可知,蔡家沟锂辉石在伟晶岩中以自形—半自形长柱状、板状晶体产出,呈白色、灰白色、浅绿色,存在少量蚀变现象;锂辉石与石英、钠长石、微斜长石及白云母等共生。通过XRF和ICP-MS测试可知锂辉石化学成分(%)为:SiO2 64.23、Al2O3 26.77、Na2O 0.84、K2O 0.83、FeO 0.54、CaO 0.24、MgO 0.22、MnO 0.11、Li2O 4.26、Rb2O 0.035、Cs2O 0.020;微量元素分析表明锂辉石稀土元素分配中出现一定程度的铕负异常,说明伟晶岩形成过程中锂辉石在斜长石之后结晶,而出现铈的负异常说明形成伟晶岩的熔体—溶液的氧逸度较高。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计算得到锂辉石晶胞参数为a=9.477(A|。)、b=8.413(A|。)、c=5.225(A|。),β=110.060°。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锂辉石在400~1600cm-1之间特征波数为468、538、591、633、861、925、1020及1086cm-1。同时,利用该区锂辉石进行了碳酸钠焙烧法提锂工艺研究,完善和改进了实验过程,期望能够得到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提锂工艺路线,为合理开发蔡家沟锂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实验中将锂辉石与碳酸钠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焙烧,转化为可溶性Li+;通过对生成物依次加入浓盐酸除硅、加氢氧化钠除铝后,再加过量碳酸钠沉淀Li+,通过恒温蒸发溶剂、反复过滤洗涤、烘干后制取碳酸锂。通过XRF测试可知实验中硅提取率为90.98%,铝提取率为90.97%。差热和热重分析说明锂辉石直接与碳酸钠按质量比1.04:1混合后在799~845℃之间失重速率大,分析可知在焙烧过程中,α-锂辉石转变为β-锂辉石的同时与碳酸钠发生反应转化为可溶性锂盐,此方法简化了焙烧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