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逻辑的城市特色风貌维育策略 ——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r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象逐渐趋同,城市特色风貌作为公共资源,地方性、特色性、文化性不断消解,千城一面现象日趋普遍。城市风貌的特色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从业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更多人认识到城市特色风貌的识别、引导和维育是破解我国快速城镇化下城市特色丧失、城市风貌乱象的重要路径。既往研究中,人们更多倾向于对城市风貌的空间形态、建筑风格、开发模式进行管控,缺少对风貌演化和文化本质的探索,而城市特色风貌是个动态演变系统,对其研究不能忽视风貌的形成发展规律,因此本文从时空逻辑出发,以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城市特色风貌在时间维度上的形成演变、在空间维度上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基于此提出“时空呈现”的维育策略。不同于传统上以物质形态作为管控依据的风貌管控方式,本次以空间格局管控区和风貌时序区作为维育空间范围、以文化特征作为风貌协同的基本要点,为城市特色风貌的维育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新思路。论文分为三大部分,共六章内容。第一部分为第一、二章节内容,是论文的概述与研究准备。首先对“城市风貌”、“城市特色风貌”内涵进行辨析,将特色风貌看做城市风貌中正向的、积极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部分。在前人的基础上,引入“时空逻辑”和“风貌维育”的定义。通过对国内城市特色风貌的演进进行梳理、对城市特色风貌的构成进行总结、对城市设计管控进行归类,为后续研究做理论准备。第二部分为第三章内容,是对核心理念的阐述。对时空逻辑在城市特色风貌中的内涵进行解析,分为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时空逻辑下城市特色风貌的构成主要指空间要素和时间要素,将空间要素看做城市空间中能反映城市形象面貌的独特的、积极的、他者所不具备的物质空间单元,时间要素是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所遗留下来的物质形式,之后对两者的形成前提、价值特征进行论述。城市特色风貌的空间演化具备三大影响因素,而时间呈现的本质也是时间在空间上的反映。第三部分为第四、五章节内容,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文中以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城市特色风貌的时空演化、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在时间维度上从商朝盘龙城、汉末却月城鄂州城、明清武昌城汉阳城到现代武汉三镇的演变过程梳理解读,分别对各个时期城市演变的影响因素、风貌变迁和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总结其演变的本底逻辑和时间图谱。在空间维度上构建武汉城市特色风貌要素信息库,对武汉主城区内城市特色风貌要素的分布特征、空间结构进行地理分析并解释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时空呈现”的维育策略,制定技术路线。空间维度上通过建立“武汉立体模型”,针对武汉典型空间格局划定五大管控区,针对五大管控区特点提出风貌定位、形态塑造、风格体现、禁行要求的管控。时间维度上以特色风貌要素为核心、以文化特征为依据划定八大风貌时序区,将风貌时序区作为武汉各个阶段的文化符号,将文化特征作为风貌协同规则,提出相应管控要求,从文化入手解决风貌乱象问题。
其他文献
受益于超构表面超薄,轻巧紧凑的优势,光学超构表面在微型光学器件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因为结构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超构表面展现出许多新颖的功能。其中非线性光学作为现代光学的重要分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非线性超构表面使用电介质或者表面等离激元实现非线性信号的产生和控制。而复合超构表面则是利用多种材料的组合来实现这种功能。本文证明并展示了,通过结合表面等离激元和高非线性材料,可以高效的产生非线
脑胶质瘤是一种极为危险的癌症肿瘤。精准划分脑胶质瘤与正常组织的边界、精准区分脑胶质瘤内部的各个区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方法与机器学习的分割效果已远低于深度学习方法,基于深度学习分割脑胶质瘤已成为脑胶质瘤分割的研究热点。针对脑胶质瘤样本数据量少的问题,研究了从形状层面增加数据多样性的方法,在仿射变换增强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弹性变换对脑胶质瘤数据进行增强。针对U-Net分割脑胶质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涉及活化抗原的适应性和先天免疫反应,包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和磷酸化胆碱(PC)。树突状细胞(DCs)接受抗原刺激后激活,通过提呈抗原继而激活T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然而,磷酸胆碱能否通过激活DC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方法和结果:为探讨观察磷酸胆碱是否通过DC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将
数控加工中,具有良好速度规划性能的刀具路径是保证机床各轴平滑运动的基础。在有旋转轴参与联动的多轴加工中,由于刀尖点运动与机床运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工件坐标系下光顺的刀具路径无法保证机床各轴平滑的运动。当给定的加工速度较高时,上述非线性关系可能导致机床震动以及在一些特殊位置处的指令加速度超出伺服电机的性能约束,使加工无法正常进行。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在机床坐标系下平滑刀具路径的算法,旨在改善多轴加工
水下探测和运载设备技术的提升大力推动了我国海底资源的开发利用。水下自主航行器作为重要的海洋探测技术装备,为解决其续航问题,需考虑新的电能补给方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由于安全,可靠,灵活和隐蔽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海水介质特性与空气有明显的差别,加上水下应用环境的复杂性,水下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面临更多的问题。本文针对双D正交型水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海水环境下磁耦合机构的等效电路模型是
自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人类对引力波的存在从预言,怀疑,又再次相信,直到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第一个引力波事件GW150914,终于确定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目前人类对引力波的了解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受限于现阶段的探测技术与精度,想要了解引力波,有必要从理论方面入手研究。同时,对引力波的理论研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本论文的目的
随着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结构占比的大幅度提高,以及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大功率且高性能的燃气灶成为当前燃气灶行业研发的热点产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额定热负荷为5.0 k W的大气-红外复合型上进风燃气灶,本文通过对外环引射器和混气室的冷态数值模拟、不同聚能结构下复合型灶的热态数值模拟,对复合型灶的上述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候选的优化结构。按照国标《家用燃气灶具》(GB 16410-2014)的要求,
第一部分McAb-ATR不影响Gq和Gi2/i3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目的:AT1R是具有七个跨膜结构GPCRs,在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展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有偏向性配体与GPCRs结合时,它们可能在功能上具有选择性或者偏向于G蛋白依赖性途径(Gs,Gq,G12/13,Gi2/i3)或G蛋白非依赖的信号传导途径(beta-arrestin1/2)。本部分主要目的是研究当McA
基于单光子雪崩光电二极管(SPAD)阵列的单光子计数三维成像技术是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效率的主动成像技术。与记录光强的成像方式相比,其灵敏度更高,可以实现单个光子的响应,这尤其适用于一些光通量极其微弱的场景,如深空探测、隐蔽目标的追踪、黑暗环境下的成像等。与利用单个SPAD进行光子计数三维成像的方式相比,基于SPAD阵列的三维成像方式信号采集的效率更高,因此具有更快的成像速度,有望实现微弱回波信号
运动物体表面重建是工业测量领域的重要问题。在诸多表面重建技术中,条纹投影技术以其系统组建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工业场景中运用广泛。近些年,传统的标准化工业制造逐渐转型为生产定制化产品,使得工业流水线需要频繁根据生产计划重新布置,进而导致物体运动方向经常变化。然而传统测量设备聚焦于测量确定运动方向的物体,难以适应当前运动方向多变的测量场景。在条纹投影技术中,由于投影条纹存在方向性,对不同运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