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氧化法去除渣油中硫化物的研究(英文撰写)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onloup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重质油脱硫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研究开发新型的重质原料油脱硫技术势在必行。加氢脱硫是最传统的石油馏分脱硫技术,其能脱除大部分硫化物,但难以脱除噻吩类硫化物,而噻吩类硫化物却是渣油中的主要硫化物。氧化脱硫(ODS)通常在常压和中等温度下进行,且无需使用昂贵的氢气。除此之外,ODS常用于脱除轻质油品中难以脱除的噻吩硫。因此,本文利用噻吩类硫化物氧化后极性增加,提高其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的原理,从而深度脱除重质油品中的硫化物。首先用过氧化物氧化剂搭配催化剂对模型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进行氧化,选用乙腈作为萃取剂,利用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了氧化脱硫机理。然后使用减压渣油进行催化氧化萃取脱硫,考察了 O/S(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1.以过氧化环己酮和MoO3为氧化剂/催化剂体系,考察不同反应参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CYHPO/DBT摩尔比的影响。在120℃,反应时间6小时和O/S比为2.0的优化条件下,DBT的转化率达到了 95.6%。2.使用过氧化羟基异丙苯(CHP),过氧化叔丁基和过氧化氢研究不同氧化剂的效率。最佳条件下的脱硫率分别为95.0%、94.5%和94.4%。3.通过使用过氧化环己酮作为氧化剂检查的残余油的脱硫速率。在最佳条件下观察到的脱硫率为20%。4.对渣油进行四组分分离,并对其中的沥青质进行脱硫,脱硫率为15%。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进步,选用大采高综采的煤矿日渐增多,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及开采强度的提高使采煤效率迅速增长。但是高强度开采及效率提升会导致粉尘浓皮激增,而人型机械设备的存在,
在影响黄土滑坡发生的众多因素中,水是诱发滑坡发生最为积极的因素,而其中以灌溉诱发型黄土滑坡最具代表性。同时,由于西北地区黄土的含盐性,灌溉水对斜坡中的盐分溶解携带,
基于自旋极化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研究了二维材料(硅烯、锗烯和Al-Ge合金锗烯)在支撑衬底上的结构模型以及界面效应对二维材料生长制备的影响。首先,我们研究了硅烯在不同金
太阳能热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生产时能量损耗低,使用时清洁无污染,通过储热可实现连续24小时发电等优势。它可以为电网提供清洁、稳定、可调
随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被过度消耗,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氢能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如何安全有效地储存氢气
二维(2D)过渡金属硫族化物(TMDs)是一类由弱的层间范德华作用力结合而成的层状材料。受量子限域效应的影响,TMDs材料表现出许多优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因而在光电及电子器件领
定向凝固Al2O3基共晶自生复合陶瓷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高温结构稳定性、高温抗氧化性及抗腐蚀性,有望成为新一代长期服役于高温氧化性气氛中的超高温结构材料。本文以采用光
目前,提高溶气气浮工艺处理特性常用的手段是优化水力负荷、混凝时间、溶气压及回流比等操作参数。通过改善气载絮体优化溶气气浮工艺处理特性的研究较少,虽然前人构建了接触区絮体与微气泡碰撞结合的动力学模型和分离区气载絮体上升的数学模型,但其研究停留在理论与概念层面,尚未对微气泡与絮体间的相互作用给予深入的研究。然而,微气泡与絮体间的水动力和静电力等相互作用力将直接影响碰撞结合效率,从而改变溶气气浮工艺的去
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作为一类有毒有害的气体,不仅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且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甲苯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有机污染气体,不仅会对人体的呼吸系
随着滨海城市夜景照明亮化工程的加快、灯光捕鱼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码头作业灯光照明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得船舶夜航光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船舶在海上光污染水域及其附近夜航时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为了合理地评价船舶夜航光环境,从海上光污染的定义、特点及来源出发,利用光度学、色度学以及视觉绩效原理,结合船舶号灯的基础光度、色度信息,分析海上光污染对船舶号灯可见度和驾驶人员视觉绩效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根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