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宫腔镜辅助下诊刮联合盆腔MRI预测I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 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 12月收治的手术病理分期为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87例,结合术前盆腔MRI、宫腔镜检查及术前诊刮术(Dilation and curettage,D&C)的组织学结果,将患者分为低、高危组,以术后病理诊断内容为最终标准,探索及评价宫腔镜辅助下诊刮联合盆腔MRI评估I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 结果: 宫腔镜检查对评估EC病灶大小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7),确诊≥2cm病灶的诊断性能较高(-LR=0.2),有较高灵敏度(Sensitivity,SE)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盆腔MRI对评价EC肌层浸润深度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8)及较高 SE;术前组织学在诊断 EC 组织学分型、分级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及特异度(Specificity,SP),对低分化EC的诊断性能较高(-LR=0.1)。宫腔镜辅助下诊刮与盆腔MRI联合评估I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 结论: 宫腔镜辅助下诊刮与盆腔MRI联合检查对术前诊断I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有一定参考价值,进而为术前决定患者的手术范围(切或不切除淋巴结)提供诊断依据,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