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主流英语媒体涉华报道中的中国政治形象分析——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l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特殊的一年,可谓悲喜交加,同时这也吸引了世界各国媒体,特别是主流英语媒体的注意力。这些媒体会主要报道中国的哪些事情、传递一个怎么的中国形象,因此是值得关注的。这样的形象对中国无论是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还是与别国外交关系上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侧重于主流英语媒体中的中国政治形象解析。研究数据是从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CNN和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及BBC官方网站上收集的08年全年中国主题报道,并以此自建小型语料库。通过语料库研究,本文对数据做了量化分析并得出08年报道最频繁的中国议题,其中奥运、西藏、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被选为样本议题。样本分析采用批语话语分析法,基于费尔克劳的三维模式框架,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分析工具逐步解析出其中折射出的中国政治形象。   研究发现此类媒体中所描绘的中国政治形象很大程度上是负面的而且歪曲的。从政治角度看,中国在许多报道中被描述为一个残酷压迫任何持不同政见者、限制言论及集会自由和剥夺人民人权的专制独裁国家,同时又是一个不时向世界发出威胁信号的大国。这样的偏见不仅伤害中国政府和人民,而且严重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名誉。   本研究旨在:(1)将语料库与媒体话语分析相结合,提供一个量化分析视角;(2)唤起英语使用者和学习者的批评阅读意识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主动修复偏见的觉悟;(3)为中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客观地树立中国形象带来启示。
其他文献
学位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爱尔兰文学史及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论是他的私人生活还是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他的社会喜剧充满了诙谐的悖
杰克·伦敦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的美国作家,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短暂,却刨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他的作品题材多样,语言简约、故事情节紧凑、文字生动,富
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一生写了四部长篇和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哥特小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霍桑最著名的四个短篇小说《好小伙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