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国家2016年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我国的高铁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已在“四纵四横”的规划基础上提出了“八纵八横”的五年新规划,各地也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大力推动高铁建设。高铁作为新兴交通方式的一种,在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把同一区域的不同地方的人们紧密联系起来,对地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这一背景下,研究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将高铁的影响具体分为高铁建设期和高铁开通后两个时期,全面研究高铁建设对于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首先通过对以往文献和研究进行梳理,通过产业布局理论系统分析高铁修建和开通分别对城市群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路径。随后对成渝城市群进行一系列实证分析:通过计算城市群三次产业的相似系数,比较和分析城市群内各市间的产业结构的比例构成和相似程度,结果表明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高度的相近和产业同构;然后计算吉尔里指数,从空间角度衡量各相邻城市间的产业关联程度和各市产业间的竞争或合作关系,结果表明,各相邻城市间的指数为空间负相关,即存在产业间的竞争关系;随后进行区位熵分析,计算和分析各市在相关产业的比较优势,并初步判断可能存在的产业移动趋势,结果表明,各市在高铁修筑和开通前后存在明显的产业转移和集聚现象。接下来引入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具体衡量高铁效应,即高铁在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各产业中分别选取两个代表性行业,并引入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具体测算在不同发展水平下的城市的高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产业和代表性行业在高铁修建期和开通后两个时期内的转移和集聚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以建筑业和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高铁修建期主要向修建高铁的城市集聚和转移,从而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以批发零售和房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高铁修建和开通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拉动作用和虹吸作用并存的特点,高铁的修建和开通一方面有利于发达城市的先进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向欠发达地区扩散,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但另一方面,高铁的开通也会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吸收,加剧欠发达地区的资源流失。最后,本文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各城市要主动把握高铁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发挥高铁对城市产业经济的带动作用;同时,修筑和规划高铁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量力而行又各具特色;最后,要从长远角度来对高铁进行定位,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