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数据的青藏高原地表冻融指数估算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特殊的地理单元和世界第三极,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其地表热状况对地表和地下水文、地表能量和水分平衡、碳交换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对气候变化有着非常敏感的响应,而冻融指数不仅能为气候变化提供指示信息,它也是寒区工程、冻土研究等领域的关键参数。青藏高原面积辽阔,海拔高,在高原腹地无人区基本没有观测,即使是在有站点的地方,观测站点也十分稀疏且不连续,导致了计算面域的地表冻融指数的困难。本文希望借助时间分辨率较高的MODIS数据实现青藏高原地表冻融指数的估算。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估算日平均地表温度的三种方法,研究了不同MODIS LST瞬时值组合输入各个估算方法后所得拟合结果的差异,以正弦-线性分段函数法(Sin-Linear)估算结果为参照,根据均方根误差及判定系数对10类估算结果进行了评价。为了得到青藏高原上尽可能多的日平均地表温度,减少因MODIS观测值缺失带来的影响,统计了研究区每个像元上瞬时LST个数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像元上的LST组合类型结合相适应的估算方法求得其日平均地表温度,并通过分位数映射对各类估算结果进行误差校正,得到校正后数据精度较好的日平均地表温度。对整年的日平均地表温度进行时间序列插值,再对插值后的逐日地表温度进行克里金插值。旨在结合有限的LST瞬时观测,得到整个高原面域上精度较好、缺失较少的日均地表温度,从而为后续冻融指数的计算提供更准确更完整的数据输入。再通过将不同的环境要素组合与小波分解后的日均地表温度作为输入变量,站点实测的土壤表层温度作为输出,通过ANFIS的不断训练,寻找最优的输入变量组合作为预测因子,实现了日均土壤表层温度的估算。利用站点实测的土壤表层温度,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验证了估算得到的青藏高原逐日土壤表层温度数据。最后通过逐日平均的青藏高原土壤表层温度,分别计算了大于0℃和小于0℃的温度和天数的累计值,从而得到年地表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并分析了二者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论文研究工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于青藏高原上每日的MODIS LST瞬时观测数据,具备完整四次观测的像元百分比仅占整个高原的25.7%,也就是说在原始方法(Sin-Linear)下估算日平均地表温度,可利用的有效像元比例是极低的。通过将不同的MODIS瞬时观测值组合与相适应的估算方法结合对青藏高原的日均LST进行估算,极大地提高了 MODIS LST观测值的利用率,使得一年内高原上可估算日均值像元的比例提高到了 53.5%。通过后续的时间及空间插值,进一步使得青藏高原上所有具有日均LST的像元比例增加到71%。并且经过了分位数误差校正,能够有效降低各类Cos-Sin法估算结果的拟合误差,使得校正后日均地表温度的精度均保持在2℃左右,判定系数R2均达到0.8以上。通过将日均LST多模型估算法与误差校正及插值补全有效结合,最终能够最大化地得到青藏高原上精度较好的逐日平均地表温度数据,使得作为中间产品的日平均地表温度能够为后续的模型提供更准确的参数输入。(2)经过ANFIS训练发现,用于预测日均土壤表层温度的最优输入变量为小波分解后的日均地表温度与环境要素中高程及植被指数的组合,积雪深度及经纬度并非影响土壤表层温度估算的主要因素。估算后的土壤表层温度与站点实测温度进行比较,均方根误差在2.5℃以内,判定系数R2达到0.95。虽然影响土壤表面温度的因素尚具有不确定性,但从验证结果上来看,基于小波分解的ANFIS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缺陷,使得模拟结果较为稳定。(3)通过本文探讨的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冻融指数估算方法,能够有效得到整个青藏高原面域上的地表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估算结果与站点观测计算得到的地表冻结/融化指数的相关性均在0.75以上,并且二者的空间分布模式与青藏高原整体的地形特征能够较好的对应。分析表明,地表冻结/融化指数的空间分布表现为负相关,二者的分布均受到海拔变化的影响,年度冻结指数随着海拔的增高逐渐变大,而融化指数则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减小。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生物数据呈爆发式增长。面对海量的生物信息,如何高效探索基因-疾病关联关系也成为了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精准的基因-疾病关联关系预测可以帮助研究者揭秘致病基因功能,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帮助。国内外研究者已经针对该问题提出了诸多的预测算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然而,这些方法都忽视了一些基因和疾病数据所固有的先验信息。同时,受诸多因素的影
Zn-Cu-Ti合金是一种抗蠕变、耐腐蚀合金,其机械性能可以与Cu合金相媲美。Zn-Cu-Ti合金板材在我国的生产至今没有发展起来,然而却已经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实际应用,我国目前的Zn-Cu-Ti板材主要来源于进口。本课题采用自主设计的中间合金和精炼剂进行合金熔铸,并通过轧制变形制备了Zn-Cu-Ti合金板材,主要研究了合金板材的轧制工艺、蠕变性能、退火再结晶行为和抗腐蚀性能与机理,同时,对用于
我国刑事诉讼法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和改革,结合司法实践中的需求与借鉴域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于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特别程序章节中新增加了“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设立立足于国家特色,为解决国家追赃追逃工作中的迫切立法需求,及时打击贪污贿赂案件、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活动等犯罪行为;同时兼顾司法实践中的经验,为提高诉讼效率,将被告人死亡以及因重大疾病无法参与庭审活动的情况纳
目的:通过对强志方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肾志不足证)的临床观察,评价强志方结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口服强志方免煎颗粒结合穴位按摩(志室、意舍、魂门、魄户)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强志方免煎颗粒结合可乐定透皮贴外敷治疗,均治疗12周。采用YGTSS耶鲁量表、SNAP-Ⅳ量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1-2019年间,我国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当前阶段,我国企业仍以渐进性技术发明为主,突破性技术发明的欠缺成为我国迈入“创新强国”队列的重要阻碍。揭示突破性技术发明创造规律,提高技术发明价值成为当前创新领域研究的热门议题。目前,已有研究已经关注到发明人网络对于突破性技术发明创造的积极作用,但是还很少从动态视角关注发明人
目的:通过对二组股骨转子下骨折分别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髓外固定治疗的疗效观察,并对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技巧等问题做出讨论,以期为临床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及术后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股骨转子下骨折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60.5。采用钢板行髓外固定患者12例,男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行业,特别是幼教领域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潜力强劲,同时政府允许资本进入营利性幼教行业,虽然营利性幼教企业被禁止上市,但非上市的营利性幼教企业的投资总额
作为下一代超短脉冲激光光源,光纤激光器因其结构紧凑、转换效率高以及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光通信、远程传感、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同时,飞速发展的光纤制备技术使得光纤损耗不断降低,各类掺杂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光纤增益的带宽,从而促进了光纤激光器的发展和应用。其中工作在2μm波段的掺铥光纤激光器因其在科研、工业以及军事上的重要应用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例如:中红外频率的产生、高精度频率计量、激光加工以及
三维石墨烯材料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快速电子传输速率和低密度等优点,在电催化领域中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单纯石墨烯材料的催化性能较差,通常使其与过渡金属材料或非金属元素复合,得到催化性能协同增强的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这种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已经成为构建下一代能量存储和转换装置(例如超级电容器,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理想材料。其中,氧还原反应(ORR)是很多能量转换装置的关键性反应,它对这些装置的
中国民族歌剧,经过近九十年的曲折发展,现在已经呈现出趋于稳定、多元化的繁荣景象,而歌剧《伤逝》,在中国民族歌剧史中则一直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歌剧《伤逝》改编自鲁迅同名小说,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施光南先生在1981年为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而作。歌剧《伤逝》不仅承袭了鲁迅原著中对悲剧故事的再现,更是发挥音乐的优势,通过音乐最大限度地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极具感染力。而《伤逝》之所以可以感动无数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