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与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政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对党的执政方式的研究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执政方式反映的是作为执政主体的党在特定的客观历史条件下,适应性地选择自身与国家政权的运作模式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长期执政历史、富有丰富执政经验、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理论创新、站在时代发展前列的先进政党,面对执政环境的剧变,肩负历史重任的党如何应对变化,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执政方式呢?党的执政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历史宝库,对党的执政方式演变历史的深刻总结、思考不仅可以回顾党为执政方式的不断的发展而走过的艰辛历程,而且能够通过历史的面纱使党把握住党的执政方式演变的规律性、不断推进党的执政方式。本论文按照党执政的历史脉络再现党的执政方式历史演进的过程,然后再以党执政方式演进的整个进程和执政方式的内涵为维度,对党的执政方式历史演进进行思考。论文由引言和正文两大部分构成。引言部分简要叙述了论文选题的意义、目前的研究状况、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具体细化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概述。主要介绍了与论文写作相关的概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类型;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依据“大时期”概括、“小阶段”细分的思路,将党的执政方式历史演进的时期划分为局部执政(1931—1949)与全国执政(1949—至今)两个大的历史时期。然后按照党执政的历史脉络细分和描述了党在各个执政阶段的执政方式。局部执政时期为党的执政方式的开创和探索阶段,具体展开为:“工农民主政权”时期(1927—1937),党以正确原则为指导直接运作国家政权;“抗日民主政权”时期(1937—1945),党合理规范党政关系和“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初步形成;“人民民主政权”时期(1945—1949),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强化。全国执政时期是党的执政方式确立与曲折发展、完善的阶段,具体细分、描述为:建国初期(1949—1952)党和国家政权之间关系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3—1966),党的执政方式开始偏离正确轨道,逐步走向“边缘化”,“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党的执政方式遭受重创、严重畸变及改革开放(1978—至今)以来党的执政方式的跨越与发展。第三部分:党的执政方式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向的思考。对党的执政方式历史演进的轨迹叙述清楚后,接下来就是要对历史的思考,思考既要总结过去、立足现实,又要放眼未来,因此这部分具体论述为:党的执政方式历史演进的特点——动态性与相对稳定性的统一;党的执政方式发展的三个趋向:以规范党政关系为基点;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导向;以法治化为路径。
其他文献
冀中地区第三系油藏东营组与沙河街组地层微裂缝和层理发育良好,硬脆性较强,易剥落掉块,现用防塌剂已不能满足钻井要求。通过以下反应,研制出一种新型井壁稳定剂DLF-50:首先利
高速动车组车体在运行中承受着多种载荷,包括纵向、扭转和气动等。随着车速的提高,由线路不平顺引起的随机激扰频域加宽,车体振动加剧,车体结构可靠性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本论文依托科研项目《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课题五“面向高安全性的走行、结构、防火、电磁兼容技术研究”中的子任务“车体、设备舱及转向架疲劳可靠性研究”展开。选取CR400AF型车体在实测线路中250km/h~390km/h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FTO与EZH2的表达及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本院2012-10~2015-12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门诊及住院部确诊为乳腺癌的女性患
传统单核心控制器受制于硬件结构相对封闭,可控参数有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艺过程控制的灵活性。设计一种开放式的控制器,实现过程控制网络化是当今物联网发展的趋势。文章
规模经济效应已成为"传统"远程教育(福特模式)的众多优势之一,也让单一模式的大学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而远程教育的范围经济效应虽然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但随着
核心力量训练是指人身体躯干的中部区域、腰腹部深层部位、脊柱和骨盆及其周围相关的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一直在医学领域用来康复治疗之用。但随着篮球竞技水平
基于我省汽车工业高技能人才现状和对未来汽车高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湖南汽车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育与需求间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表现为人才结构上差距、人才培育能力差距
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各方面的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临床认识及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
从平板式脱硝催化剂结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平板式催化剂的特点,以某脱硝工程的催化剂选型和设计为实例,论述了平板式催化剂在电厂高尘、高砷燃煤烟气条件对脱硝的适应性。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生态贫困加剧、生态失衡严重、生态灾难频发等生态瓶颈。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世界各国纷纷开启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走上了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