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以预设及会话含义理论为指导对林语堂小说《京华烟云》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语用分析,试图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人物语言的会话含义是如何形成的?(2)小说人物语言使用了哪些种类的预设?(3)预设在人物语言会话含义的推理及理解上有何功能?《京华烟云》写于1938年,正值中国社会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二战初期。小说通过描述京城三大家族—姚家、曾家、牛家从1900年义和团时期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四十年间的家族变迁,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该小说不仅被誉为描述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经典之作,而且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艺术价值,其中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引人入胜。目前,中国学者十分热衷于对该小说的研究;分别从小说主题,林语堂先生的生活哲学,中西方文化融合,小说不同译本的翻译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遗憾的是,很少有学者从语用学角度对人物语言进行研究。本文先回顾了国内对小说的研究,总结出运用预设及会话含义这两个重要的语用学理论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可行性。接着,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人物语言的研究;然后阐述了会话含义理论,从合作原则和四准则入手,介绍了会话含义的分类及推理的步骤;最后,重点介绍了预设理论的起源和发展,预设的种类和特征,以及前人对预设在理论及实践上的研究。会话含义及预设理论为案例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在案例分析部分,本文对小说《京华烟云》中人物语言中的预设和会话含义部分进行语用分析。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主要从会话含义的形成入手,并分析了不同会话含义产生的冲突;对预设进行规约性预设和非规约性预设的分类,又将非规约性预设细分为语境预设,背景预设等.最后,重点分析预设的功能,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表明,在会话含义推理方面,预设是会话含义推理的基础;而预设与人物语言理解的关系则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预设是实现交际的关键;预设也是幽默效果产生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