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选唐诗”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eng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选唐诗”体现了唐人对本朝诗歌的理解和认识,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唐人选唐诗”成为学术研究对象,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唐人选唐诗”在唐代未能成为研究的对象。宋代学术虽然发达,但“唐人选唐诗”没有得到学者的关注。“唐人选唐诗”概念的确立,元代蒋易有滥觞之功。明代学者大致确定了“唐人选唐诗”的文献基础,并将“唐人选唐诗”当作一个对象加以研究。清代学者对“唐人选唐诗”特殊价值和不足之处,认识得比较清楚。清代的“唐人选唐诗”研究,在旧的学术传统中,达到了最高的水准。   从文献角度看,当代“唐人选唐诗”研究以《唐人选唐诗》(十种)出现为标志。而《唐人选唐诗新编》(十三种)与《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则为“唐人选唐诗”划定了研究范畴。当代“唐人选唐诗”的整体研究,已出现专著和一些质量较高的论文。“唐人选唐诗”诸选本研究中,《河岳英灵集》研究最为深入全面。其它唐代唐诗选本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唐人选唐诗”研究的不足之处体现为:存在着一些先入为主的误解;研究思路不够开阔;认识程度不够深入;研究过程不够具体细致。   “唐人选唐诗”与《诗经》、《文选》、《玉台新咏》处于不同文学发展阶段的不同历史时期。《诗经》是对四言诗成就的总结,《文选》对汉代以来五言诗的成就作了第一次总结,《玉台新咏》对《文选》选诗偏失作了补充说明。“唐人选唐诗”属于总结唐诗的初级阶段,未能完成确立经典的任务。“唐人选唐诗”是对《文选》和《玉台新咏》的继承与发展,对于研究唐代五言诗格律化进程以及七言诗、杂言诗发展情况等,有着后世选本、总集难以替代的价值。   唐之前诗歌选本的编选思想可区分为三个阶段:强调政治性的《诗》时代、强调文学性的《选》时代和强调诗性的“唐人选唐诗”时代。其中,《玉台新咏》作为诗歌选本,在《选》时代是处于边缘位置的合理存在。这三个先后相继出现的诗选阶段,反映了汉语诗歌发展的这样一个必然规律,即汉语诗体先剥离掉政治意识形态的面具,再褪去“泛文学性”的模糊色彩,最终在“格律”这种绝对形式和“诗境”这种纯粹的心灵状态中找到最佳归宿。   殷璠《河岳英灵集》反映了盛唐文化精神,这是弥足珍贵的。《河岳英灵集》虽然只是诗歌选本,却足以成为盛唐文化的典型标志之一。   《国秀集》留有《文选》时代编集的遗风。芮挺章《国秀集》未能真正把握住盛唐诗歌的精神实质。《国秀集》也体现出了当代性。当代性的存在和表现得不够充分,使得《国秀集》的编选意识具有过渡性质,这跟《河岳英灵集》相比,显得落后。   元结编选《箧中集》时否定近代诗歌而提倡复古,对盛唐诗歌的发展情况作了深刻反省。《箧中集》标志着盛唐诗歌繁荣状态已然终结,并预示着唐诗即将转型。   《中兴间气集》的编者认识到:齐梁诗风经由王维,在盛唐仍有发展,而肃、代时期的诗风,就循此一脉而深化。《中兴间气集》推崇“理致清新”,与殷璠《河岳英灵集》标举的多种诗风相比,显得单调。这反映了,肃、代时期的诗歌成就,是盛唐诗风的偏狭深化。   《御览诗》没有体现出鲜明的诗学观念。编者令狐楚对“元和新诗”有隔膜。《御览诗》代表了元和时期正统的诗歌观念。   《极玄集》是对“元和诗风”有抵触情绪的唐诗选本。《极玄集》崇尚清雅,与姚合在中唐时期处于文坛边缘位置有关。《极玄集》独重大历诗人,透露了晚唐士风往消极平和方向发展的消息。   韦庄《又玄集》具有总结唐诗成就的意识。韦庄身处唐末衰世,对于他编选《又玄集》是有利条件,他藉此获得了纵览唐诗全局的眼光。韦庄选诗视野较前人更开阔,并将衰世之感渗入编选过程。   韦毅《才调集》是以曲子词文人化并渐趋成熟的过程作为编选背景的,推崇具有词作特点的唐诗。唐诗的成就并不在“才调”方面,《才调集》所遵循的选诗标准未能切中要害。《才调集》预示着诗词功能的分化,将成为文学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唐人选唐诗”大致反映了王维诗作的主要特点。选录王维诗作的唐代唐诗选本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崇“调”的,一是崇“玄”的。崇“调”的选本,都推崇王维的乐府诗,崇“玄”的选本则反之。从“唐人选唐诗”的角度看,寄赠类的应酬诗作是王维诗歌成就最突出的部分。现存唐代唐诗选本所选录的王维寄赠诗,多数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唐人选唐诗”对王维诗的选录,受到“进士楷模”、“失节之臣”和“天下文宗”等三种社会形象的影响。唐代诗选家对王维诗作“诗中有画”这一特点有所认识,但认识得并不完整。妙合禅意是王维诗作的艺术特色。但唐代诗选家对此未有认识。   “唐人选唐诗”对于唐诗史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某些在唐诗史研究中被关注的诗人,从“唐人选唐诗”的角度来看,其文学史地位尚可作进一步提高。“唐人选唐诗”为唐诗史研究提示出了王维和白居易这两个重要诗人。若根据诗人的实际影响力来划分,唐诗史其实存在过“王维的时代”和“白居易的时代”。某些在唐代文学史著作中被重点介绍的诗人,从“唐人选唐诗”的角度来看需摹商榷。李、杜并称并不合适。李白在唐诗史上是一个杰出而孤立的诗人,杜甫则是在唐诗史上发挥了潜在影响的诗人,二人在唐诗史中不宜并列,也不能被处理成“双子星座”。而有些诗人在唐诗史上的地位,其实并不如向来所认为的那么重要,比如四杰。   有些在文学史著作中经常被重点强调的诗歌类型,也正是“唐人选唐诗”所重视的,比如李白的乐府。有些在文学史著作中被重点强调的诗歌类型,却是“唐人选唐诗”所忽略的,比如李白的绝句、杜甫的“诗史”。而有些在现存唐代唐诗选本中特征明显的诗歌类型,则不为文学史著作所提及,如李白诗在题材上多倾向于男女情事。   有些唐诗作品被多种唐代唐诗选本选录,是因为具有特殊的文学史意义。皇甫冉《巫山高》为大历诗风对齐梁诗风的继承与超越提供了一个极为确切的例证。其文学史意义,是非常显著的。其不被纳入文学史著作中作重点介绍,有失公允。   “唐人选唐诗”推重祖咏的《苏氏别业》,说明这首诗的文学史价值在当时已得到确认。而文学史著作忽略了这首诗,则反映了今人对于唐代园林诗的研究,还欠深入。   从“唐人选唐诗”的角度看,文学史著作在选评唐人诗作方面,有不妥之处。某些诗作是应该进入文学史著作的,但编撰者在评价时有偏爱之弊,比如王维具有隐逸思想内涵的山水田园诗。而有些诗作,不仅其进入文学史著作的方式存在问题,而且其是否应该进入文学史著作,也是需要讨论的,例如王翰的《凉州词》。   “唐人选唐诗”反映出唐诗史(包括唐代文学史)研究存在诸多问题。如果想解决这一问题,唐诗史的撰写就不能不包括唐诗发展史和唐诗接受史两部份。   殷璠及《河岳英灵集》与钟嵘《诗品》的关系,尚可通过对比的方式予以实证。殷璠对于诗歌史的认识受钟嵘《诗品》影响很深,《丹阳集》的编纂就体现了这一点。《河岳英灵集》所表达的诗学观念与钟嵘《诗品》颇为一致。首先,《河岳英灵集》与钟嵘《诗品》对诗歌发展史的认识较为接近,其次,重视诗歌的声律,是《河岳英灵集》与钟嵘《诗品》的共同点。最能说明《河岳英灵集》与钟嵘《诗品》诗学观念相一致的,是“兴”这个理论范畴。《河岳英灵集》中的“兴”义与钟嵘《诗品》的关系,较之《文心雕龙》,要更为密切。《河岳英灵集》在编纂体例上和表述方式上与钟嵘《诗品》有颇多类似之处。如知人论世、摘句品藻等。当然,《河岳英灵集》作为盛唐诗歌的成功选本,其所透露的诗学理论倾向较之钟嵘《诗品》,也有明显的超越之处。一则,殷璠《河岳英灵集》是基于盛唐诗歌发展现状编选的,其对于诗歌发展史的认识要更为全面透彻。二则,殷璠《河岳英灵集》具有更为完备的诗学理论。三则,殷璠《河岳英灵集》的诗论有尚奇、尚新、尚感染力的特点。《诗品》以述故为原则,更近于诗歌理论著作。而《河岳英灵集》以立新为宗旨,更类似于诗歌评论著作。   《河岳英灵集》是殷璠借鉴钟嵘《诗品》并结合盛唐诗歌发展的实际成绩而编选的。如果我们可以将《河岳英灵集》当作一部文论著作的话,那么它就是钟嵘《诗品》的继续和发展。温故而能知新,这正是殷璠《河岳英灵集》成为杰出诗歌选本和优秀诗歌评论著作的主要原因。   《国秀集》是唐代进士科的产物。《国秀集》系出自国子监修进士业者之手;《国秀集》入选诗人多数与进士科关系密切。《国秀集》反映了进士科士子的仕途理想。   《国秀集》编者看重曾担任过集贤院学士和秘书监(包括秘书少监)的诗人。集贤院学士和秘书监(包括秘书少监)之职,在初盛唐时期是极有清望的。秘书省和集贤院的长官,在初盛唐时期有着特殊的政治影响力。在仞盛唐,集贤院、秘书省与进士科举关系密切。   《国秀集》反映了天宝时期进士科士子的仕途最高理想:由进士中举,入集贤院撰修国史,备争上顾问;或者以集贤院、秘书省长官的资格主持朝廷大政;而平居,则诗酒应酬、风流雅集以度日。   《国秀集》的选诗标准,就诗歌而言,取其婉丽者。在《国秀集》的编选过程中,“婉丽”是择诗时所用的基本艺术标准,但编者对这一标准执行得并不严格。就功用而言,取其顺泽。《国秀集》反映了编者对于试律诗的温和态度。《囤秀集》反映出编者有意引导士子学习以诗应酬。   令狐楚编选《御览诗》时,没有鲜明、系统的诗学主张。《御览诗》所持的诗歌观念大致是:已脱大历诗风之藩篱,未入元和诗体之境域。   令狐楚编选《御览诗》,一则表达自己对旧朝的怀恋之情,再则歌颂先君文治的成绩。《御览诗》选录了不少德宗和宪宗垂青过的诗人。   从《御览诗》选录诗人的情况看,令狐楚对于仕途不达而具有特殊经历的诗人表示了关注。《御览诗》还非常关注诗人群体。大量选录艳情之作和边塞之作是《御览诗》的重要特点。   令狐楚在编选《御览诗》的立场,是以诗人为本位而不是以诗作为本位的。《御览诗》已经将贞元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诗人甄选入集,但并未能将所选诗人最优秀的作品选入《御览诗》。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因为良好的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社会公民素养的核心。而中学是学生思想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思想观念由原先的依赖性
城乡对峙所承载的关于现代化的思考,是阎连科乡土创作的思想实质。其表现形态为乡村苦难及其因此导致的对自然、对社会意识形态、对命运的抗争。他以土地、温情、父权三个意象
小剧场戏剧在中国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中国话剧形成的20世纪初。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小剧场戏剧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实验和探索。进入1990年代和新世纪,小剧场戏剧更是进入创作方式
Using near-azeotropic refrigerant R410A as the working fluid,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horizontal micro-fin tubes were conducted. Several factors affecti
党报实行集团运作已有十年历史。实践证明,这一战略举措,对党报自身发展壮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十年迅猛发展并取得公认辉煌业绩的同时,一些长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尝试考察美国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的解构批评,揭示其解构批评的理论渊源、特色、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状况及其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借鉴意义。全文由六部分组成,即引言,正文
The effect of the circulation fan installed in fresh food compartment on energy consumption of natural convective refrigerator/freezers (RFs) was experimentally
摘要:情境类比:在数学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独特的情境对数学发展的作用。在生活中寻找类似且更能说明问题实质的情境,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数学的突破。  关键词:探究 策略 情景类比 因果分析 揭示本质 数学思考 逆向思维 前后对比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此题将小李放在一支行驶的队伍中,他的起点是队伍中的某一点,终点也是队伍中的某一点,而队伍是运动的,这就给人们的思考造成一定的混乱,所以做此类题要透过现象揭
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作为一个客观的文学存在,海外华文文学正以其独特的审美品行和书写风格,不断丰富和拓展汉语文学的形态,成为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