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文化是20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最瞩目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发展如此迅速、影响范围如此之广,以致于人们还来不及思考便已陷入其重重包围之中。
尽管我国很早就有大众文化的提法,但与当代大众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却大相径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就曾指出“大众”就是“最广大人民”,认为大众的文化就是群众性的文化,是通俗文化的另一种表述。而西方学界普遍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是一种凭借科技手段,通过大众传媒作用,以满足大众趣味为目的的新型文化。所以,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才真正出现在中国大陆。
我国对大众文化的研究硕果颇丰,罗纲、王一川、陶东风等人都对这方面进行了重要探索。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为本文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他们以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及仅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去理解大众文化反而妨碍了对其进一步、多重视角的探讨和研究,这样容易将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简单化。大众文化并不是孤立、自己去决定、解释自己的。它是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广告、流行音乐、互联网以及纸质出版物等多角度显示出它的特征及发展趋势。所以,本文并不谋求对大众文化做宏观、全面的论述或者对其本质的界定,而是从一个微观视角“畅销书”入手,试图理解大众,理解社会的发展、当代文化的转向。
本文的研究是按这样的结构展开的。前言,简要介绍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以及在这个大环境下研究畅销书的意义和目的,通过使用统计软件对畅销书进行分类处理并说明研究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第一章首先界定了畅销书和畅销书排行榜的内涵,给出自己的定义,从而延伸到我国畅销书和畅销书排行榜并对其发展进行简要的概述。第二章从统计出的1995——2010这十五年的畅销书数据入手,逐年分析,并指出当时的社会热点,历时性地探讨畅销书和大众关心的话题之间的关系,最后再进行共时性的梳理。第三章是从前一章的结论出发,分析读者在这十五年间社会认知心理的几个变化,深层次探讨“畅销书/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读者决定了畅销书在这十五年间的发展,畅销书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选择。指出在影响读者选购书籍的众多“中介”中,新型文化媒介人所起的重要作用。第四章则是前几章的升华,透过畅销书在这十五年间的演变,看到当代文化从审美到消费;从单一到多元;从批判到娱乐;从传统到时尚;从有根到技术这五个基本文化转向趋势。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并不循规蹈矩、按传统研究模式宏观地进行对大众文化的批判,而是力求从人们熟知的一个角度阐述大众文化的现代性表现,考察和论证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