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双语跨语言语音类似效应及表征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双语两个心理词典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是否存在词汇层面的相互影响是双语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双语心理词典在语音层面的存储与通达。关于双语语音存储与通达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语音的独立存储与选择性提取、语音的共同存储与非选择性提取。支持语音非选择性提取的BIA+模型认为,双语表征结构中不仅语义是共同存储的,且语音和字形也是共同存储的。语音的非选择性提取已在同为拼音文字的双语研究中得以验证,如希伯莱语-英语、英语-荷兰语。正字法不同的两种语言也逐渐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赵蓉、张群星等人对中英双语的研究,那存在复杂关系的中日双语的语音表征又是如何呢?本研究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分别完成命名任务、词汇决定任务等,对中等熟练程度的中日双语者词汇加工过程中的语音类似现象及表征进行探讨。本研究包括6个子实验:实验1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要求被试分别完成第二语言到第一语言和第一语言到第二语言的命名任务,探讨命名任务下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结果发现命名任务下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实验2采用语音启动的实验范式,要求被试完成语义判断任务,考察词汇决定任务中语音类似效应存在的情况及语音信息在中日词汇语义通达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语音在词汇通达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实验3和实验4采用ERP技术,收集实验得出的脑电数据,对跨语言语音的加工机制进行探讨,收集到的事件相关电位P200/N200成分显示语音相关的脑区得以激活。实验5和实验6采取Stroop范式的变式,选取日语中特殊的三个颜色词为实验材料,分别以听觉和视觉的形式呈现刺激,控制两种语言正字法的差异,对语音类似效应的加工机制进行探讨。由上述系列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语音类似现象存在于中日跨语言中,且中等熟练水平中日双语者的心理表征在语音层面上是共享的。(2)在词汇通达过程中,语音起促进作用,且语音的作用独立于字形。(3)日语的单字词和双字词的存储与通达均为词汇水平。(4)命名任务下的P200成分的语音主效应显著,而N400成分波幅差异不大;词汇判断任务下,P200成分在左前额叶区与顶叶区的语音主效应显著,而N200在左下枕叶区的语音主效应不显著。(5)在控制两种语言的正字法差异情况下,在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的任务下均可发现语音类似效应的存在。总之,实验采用中日双语中异形词、同音词、颜色词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材料,通过命名任务与词汇决定任务、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的刺激呈现,均验证了语音效应的存在,表明中日双语者的语音表征是非选择性提取的。
其他文献
继“农民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之后,“留守妇女”的问题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多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已经
<正>我们把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向社会各界反映出的名称、口号、术语、标记等称为学校品牌。不同的学校应有不同的品牌,品牌可以用来区分学校的层次、地位和服务。学校品
文章根据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的需求,结合“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多年来的开设情况,对应用型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及应用型课程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
针对应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的上行通信系统,为了保证用户服务质量,尽可能提高系统传输速率,通过限制每个子带中复用用户数量以及每个用户可占用子带数,提出一种子带和用户
碱式氯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高功能无机化工产品,可作为阻燃剂、补强增韧剂、填充剂等。而纳米级的碱式氯化镁具有纳米材料的所有特性,这使纳米级碱式氯化镁呈现出特有的的特性,
经过多年田野调查,作者发现在福建道教中,有一个分支教派称闾山派,它以各自不同的表现形态分布于福建各地。这一历史悠久的教派与远在湖南的梅山教有许多渊源关系,它们不仅同
期刊
二十世纪初,美国排华演变成全国之势,旧金山唐人街成为华侨的避难所。唐人街的卫生等社会问题经常成为美国排华分子攻击的目标。1900年3月6日,经旧金山卫生局检查,旧金山唐人街发
介绍了一项实用的关键技术-数控落地铣镗床主轴箱平衡补偿系统及其调试方法。
真实有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课堂练习又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它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起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