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和跨断层水准的汾渭断陷带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0911216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汾渭断陷带位于多个构造块体之间,它既是我国东西部大地构造的分界带和解耦带,又是鄂尔多斯块体、华北块体、华南块体等构造差异运动的调节带,这种特殊大地构造环境形成的断陷盆地带,奠定了其新构造活动、地震、地质灾害频发的大陆动力学背景。本文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等在该区域自1999年以来的七期观测资料,采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取该区域在不同参考基准下的速率场并分析其相应的运动特征。通过分析得出:整个研究区域为SE向运动特征,在渭河地堑中部速率较两侧速率大,东部区域的速率较西部大;在山西断陷盆地南部速率较北部大,整体显示出较周边板块地壳运动变形相对活跃的特点;其内部差异速度场显示出,青藏东北缘甘青块体北东向运动过程中在此区域产生两支沿鄂尔多斯块体绕流的现象并表现出汾渭盆地内部运动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在上述整体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为了研究汾河盆地重点区域的运动与构造形变特征,利用地震网络剖面在该区域的包头、大同、山阴、太原、介休五个场地的GPS和跨断层水准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各个场地的运动形变特点,结果显示这五个场地都显示出NW—SE向运动的特点,并且都具有右旋剪切拉张应变的断陷特征。应用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对研究区域的GPS速率场进行拟合并获取该区域的最大最小主应变率场、最大剪应变率场,显示出汾渭断陷带的NW—SE向拉张应变为主的特点、在六盘山断裂处显示出主压应变、银川盆地主张应变为主的特点;并且他们都是剪应变的高值区。鄂尔多斯块稳定体整体显示出逆时针旋转的趋势。结合区域板块构造格局和汾渭断陷带的地质构造背景,对汾渭断陷带的地壳形变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其他文献
利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SAR)影像进行地物目标检测和识别是当今极化SAR解译的重要研究课题,从极化SAR影像中检测出建筑物对于土地利用调查、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变化监测等应用具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全面开展,地理信息以在线服的方式实现的应用和共享得到社会各行各业越来越的支持和认可。构建数字城市地理在线服务系统,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实时、稳
海水透明度能够直接反映海水的混浊程度和海水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的程度,是描述海水光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量。研究海水透明度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对于水质监测和水下军事活动等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