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和我国正加强产权制度建设,从产权角度探讨环境审计的本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环境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产权博弈的结果,本质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产权。产权保护论克服了受托责任论种种缺陷,更符合环境审计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本文从产权角度构建了环境审计的本质——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并探讨了对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影响,最后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探讨了如何实现该本质,从而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运用辩证法、归纳法、系统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等理论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基于产权理论的环境审计本质及其影响。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对国内外从产权角度探讨审计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本文拟研究的问题及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等。第二部分,基于产权理论的环境审计本质的重新定位。本部分是整篇论文的基础,首先从产权角度提出环境审计产生的动因和发展动力,结合公共产权的特点,提出环境审计的本质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产权。最后阐述了产权保护论对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的意义。第三部分,环境审计产权保护本质的内部实现途径。本部分主要在阐明产权保护论对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各个要素的影响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从环境审计内部要素入手来实现产权保护本质。第四部分,环境审计产权保护本质的外部实现途径。紧接着第二部分,从产权制度建设和维权机制建设两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环境审计的产权保护论本质,并通过举例等形式,提出了较多的建议。第五部分,研究结论。本部分主要指出了本文的结论和得出的政策建议,还指出了本论文的创新点、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的思路。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包括研究视角创新,从产权视角系统研究审计活动,并提出了环境审计有产权保护的本质,突破了传统环境审计本质的缺陷,丰富了环境审计理论的内涵,开辟了环境审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思维模式创新,传统的环境审计理论思维模式是研究审计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本文的思维模式从经济活动的决定者产权活动入手,更符合环境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总结出系统的理论体系,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实际特点和背景,将产权理论运用到环境审计实践中,从明晰的产权界定可以提高环境审计绩效入手,提出了环境审计产权保护本质实现的途径,并结合相关案例,验证了途径的可操作性。